朱棣通过靖难之役上位 其他藩王和兄弟就没有意见吗

燕王朱棣“靖难之役”成功后登上皇位,其他藩王都没意见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

洪武三十一年(1398),太祖朱元璋驾崩后,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孙子朱允炆。建文元年(1399),太祖的第四个儿子朱棣起兵。1402年,朱允炆的皇位被他的叔叔朱棣取而代之。那么,问题来了,朱棣起兵打进南京称帝时,其他二十来个藩王没有意见吗?一起来捋一捋。

朱棣起兵时,藩王们已是人人自危

太祖朱元璋建立明代后,采用藩王制来治理国家。从洪武三年(1370)起,太祖先后三次分封他的二十六个儿子,除立为太子的长子朱标和早夭的第二十六个儿子外,其余二十四个儿子均被封为王,加上一个重孙,共二十五个王。诸王长大后,纷纷到各地就藩。到了太祖晚年,藩王的势力日益壮大,其中宁王朱权、燕王朱棣和晋王朱棡三位藩王的势力最大,拥有重兵。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允炆登基后就着手削藩,不到一年的时间,先后削夺了周、岷、齐、湘、代五个藩王,除了湘王自焚外,其他四位亲王或是幽禁,或是迁往边远地区。这么一来,剩下的藩王人人自危,唯恐削藩之火烧到自己身上,唯一还有点实力的也就是燕王朱棣和宁王朱权了。

削藩之初,燕王朱棣就开始装疯扮傻,后来看情势还是难逃被削的命运,于是在身边谋士的建议下,于建文元年(1399)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此时朱棣起兵,解了其他藩王的燃眉之急,也合了藩王们的意,所以说,绝大多数的藩王还是支持朱棣起兵的。

朱棣是当时的老大

朱棣虽说排行老四,但在起兵时,他已然是太祖朱元璋在世儿子中的老大。因为老大太子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1393)去世,老二朱樉在藩地多次犯错,多次被责罚,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病逝,老三朱棡和老二朱樉一样,也犯了不少错误,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的时候去世。

在封建礼制下,一个家族中,往往老大才有发言权、决定权和号召力,所以,朱棣起兵,其他藩王没什么反对意见。

朱棣收服了另一个实力强大的宁王

太祖晚年时,宁王朱权、燕王朱棣和晋王朱棡三位藩王的势力最大,其中晋王朱棡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去世,后人虽然承袭了爵位,但是权力和兵力已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朱允炆上台后,实力最为雄厚的,就只剩下燕王朱棣和宁王朱权。

朱棣在起兵之初,宁王朱权就遭到了朱允炆的打压,朱棣使计挟持了朱权,并许诺“事成之后,平分天下”。就这样,朱棣一招使得朱权加入他的队列。解决了实力最强的藩王,其他藩王自然不敢反对,于是,朱棣的大军一路南下打进了南京城。

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攻下南京城后,皇帝朱允炆“举火自焚”后下落不明。这种情况下,身为实际长子的朱棣顺理成章地登上宝座当了皇帝,其他藩王也不敢有什么意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