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手下的护国大将都是什么结局?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曾先后出现了数十个朝代的权力交替,而在数十个朝代中,也出现了数十个开国皇帝。我们在研究某一个朝代时,一定会从它的开国皇帝开始入手,因为开国皇帝打拼天下的历程代表着一个王朝的起源历程,就像我们的企业在建立之初就会定义它的企业文化,而后续企业的发展都会以企业文化为核心发展下去一样。
在所有的开国皇帝中,每一个人有每个人的打拼历程和手段,像隋文帝杨坚与唐太祖李渊都是从朝廷的权臣、重臣起步的,对于本来就站在权力顶端的他们来说获得皇权只是往权力的中心再走一步罢了。但是对于像明太祖朱元璋这样的草根阶级来说,想要咸鱼翻身,而且还是从社会的最低端一跃站在权力的最顶端,这不是用一个“难”字就可以概括的。因此,在朱元璋的诸多人设中,最后用“传奇皇帝”来对他的打拼之路做一个总结,这样的总结并不夸张,而是非常贴合实际的,对于一个乞丐,一个和尚,最终能实现新王朝的建立,本来就是一个奇迹。但是有句话说得好“单丝不成线,骨木不成林”,朱元璋再充满传奇性,光靠他一个人还是难以完成统一大业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朱元璋身边有哪些护国大将,而这些护国大将们的最终宿命又如何呢?
1,徐达
徐达作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在朱元璋打拼事业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在朱元璋的事业上,在朱元璋的整个人生中,都有徐达的影子。徐达和朱元璋一起长大,两个人一起吃过苦,一起挨过饿,一起玩过打仗的游戏,一起偷过地主家的牛,两个人是土里刨食的好兄弟。在朱元璋参加起义军之后,徐达也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从此相依相伴一生。
在朱元璋离开郭子兴的队伍拥兵自立之后,通过各个集团的势力角逐,最终只剩下朱元璋、张士诚和陈友谅这三股势力。而在对付张士诚与陈友谅的过程中,徐达发挥出了极为突出的军事才干。徐达戎马一生,直至去世的前两年还在奋斗疆场,最终在洪武十七年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2,常遇春
史文记载,常遇春体貌奇伟,身高臂长,力大过人,因此也注定了常遇春是个习武的好苗子。常遇春和朱元璋、徐达一样,都是苦出身,从小忍饥挨饿度日,因为不甘于一辈子都当一个没有出头之日的农民,于是下狠心习武,成年之后的常遇春学武有成,精于骑射,各种兵器都能使用。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们各种各的选择,汤和一开始就选了起义,而朱元璋也在经历了几年和尚和乞丐的生涯后参加了起义军,而常遇春却选择了当强盗。但是随着朱元璋起义势力的不断扩大,常遇春也自知不能再这样下去,于是脱掉盗袍加入了朱元璋的团队。常遇春在朱元璋的事业之路上立功无数,特别是在“鏖战衢州”“大战九华山”中奠定了自己的武将地位。但是常遇春去世的比较早,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第二年,常遇春在从开平率师南归的路上病逝。
3,李文忠
李文忠对于朱元璋来说不仅是臣子、将领,或者事业伙伴,更是朱元璋为数不多的亲人。熟悉朱元璋过往的人都知道,朱元璋曾亲眼目睹父母兄弟姐妹在饥饿中,在病痛中,在瘟疫中先后丧命,因此当朱元璋决定当和尚时,他不仅是为了有口饭吃,更是因为自己已经再也没有了牵挂。可当起义军打到滁州时,十二岁的外甥李文忠站在朱元璋面前时,朱元璋许久未感受到的亲情再次燃遍全身,此后,朱元璋对待李文忠如同自己的儿子一般,同时也给了他儿子一般的培养与培育。
李文忠十九岁开始率军打仗,直到四十六岁去世,几乎用了多半生的时间征战疆场,对于四十六的年龄就过世,很多人对其死因产生质疑,有人认为是淮安侯华中下毒所为,而有的人也认为是因为李文忠与朱元璋的政见不一致,所以朱元璋安排淮安侯华中把李文忠害死。对于有人猜测李文忠的死与朱元璋有关,也算是空虚来风,因为早在胡惟庸案爆发时,李文忠就曾以不同的政见劝解过朱元璋,而朱元璋也突然意识到自己培养起来的外甥竟然和自己不是一条心,而随着之后朱元璋大开杀戒,李文忠也危在旦夕,甚至由此还是马皇后出手相救,才让他免于灾祸,因此,正值壮年的李文忠去世引发了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