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只是次子,他是如何即位的呢?

姬发,即周武王,姬姓,名发(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周朝奠基者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西周王朝开国君主,被后世尊崇为古代明君,在位十三年,去世后葬于周陵。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说起周文王姬昌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因为他是周朝的奠基人,也为之后周武王姬发对抗商朝提供了坚实基础,算得上是我国古代皇帝当中的一位明君。

但是,在传位的时候,周文王并没有选择传位给自己的长子伯邑考或者是伯邑考的子孙,而是选择了传位给姬发。按照明代小说《封神演义》的记载,周文王被纣王扣押期间,故意杀死了他的长子伯邑考,还做成汤给姬昌喝。姬昌无奈,忍痛喝下,后来才有了他发愤图强,复仇灭纣的故事。

其实这段情节让很多人痛心疾首,更是认为是历史事实。可是,小说就是小说,这段情节并非真实的历史。所以,周文王姬昌没有传位给长子,对于非常“知礼”的周武王来说,这让很多学者怀疑其中另有隐情。而在查阅很多史料后,有学者表示:史书记载令人疑惑,周武王的上位或存一场“玄武门之变”。

那么,周武王到底是如何继位的,目前的说法主要有三个:

说法一:年龄影响

在周朝时候,继承制度要求很严格,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制度,而且这个制度是不容不打破的,除非嫡长子自己并不愿意继承皇位,这时候才能够传给其他的孩子,而周文王跟妻子太姒总共生了十个儿子,这十个儿子分别是伯邑考、姬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郕叔武、霍叔处、康叔封以及冉季载。

《史记》:同母昆弟十人,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

虽然周文王的嫡子有十个之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儿子都是德高万众的,只有姬发和周公旦才是能力超群而且德高望重的。所以,周文王在位的时候,这两个儿子就是他的左膀右臂。

据《大戴礼》记载,周文王13岁时,生下长子伯邑考,15岁时,生下次子姬发。又因史记记载,周文王活了97岁,他是在去世之前才把皇位传给姬发的。所以当时的姬发已经82岁,伯邑考已经84岁。当时很可能伯邑考已经去世,周文王就选择了把自己的皇位传给自己的次子。

对于姬昌如此长寿,尤其是还曾经历了不少波折,在那个时代也算是“能人”了,这点很像后世的秦昭襄王。

秦昭王被宣太后芈月扶持上位后,整整在上面待了56年,直到公元前251年,75岁才去世。他之前所立的太子悼,熬不住,比秦昭王提前26年去世,后来又立的太子嬴柱。昭王死后,嬴柱立刻立自己儿子子楚为太子,然后为昭王服孝一年。嬴柱服孝期满后,正是上位,三天后去世,那子楚就是秦始皇的父亲。说起来很戏剧性,秦始皇是因为“太爷爷长寿”,差一点失去一统中原的机会。

由此可见,虽然身在帝王家,可是有这么一个能活的老爹,想要继承王位,是何其艰难。而以年龄计算,伯邑考在其父亲前早去世也是无奈了。

说法二:废长立幼

在《尚书中候》当中关于这个问题的说法是伯邑考犯了大错或者是周文王有立贤的想法,所以选择了立姬发为太子。甚至还有人认为姬发有李世民一样的动作,从而逼得周文王不得不选择立姬发为太子,伯邑考下台真正受益的人是姬发。

《尚书中候》记载:“文王废伯邑考,立发为太子。”

其实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自古帝王之位被觊觎被争夺,非常常见。姬发作为非嫡长子,想要有所作为,一定需要一些机遇。根据这个史料记载,文王先是废了伯邑考,又立的姬发为太子。可是为什么废长子,没有史料对此明说。这就很有可能是真实情形被隐藏,或者被遗忘。

可是,姬发在灭掉商朝以后,册封了很多姬姓的诸侯,甚至连纣王的儿子都得到了册封。但是,无论是伯邑考还是伯邑考的后人都没有得到册封,史书也没有关于伯邑考和伯邑考后人的记录,这在当时无疑是很不正常的。

伯邑考或者伯邑考的后人去哪了?为什么不被册封呢?这非常值得推敲。

说法三:主动让贤

在《春秋繁露》里面的记载却是伯邑考知道自己在朝中的势力不足,大臣们也有二心,都支持姬发继承王位,所以,伯邑考选择了主动让位,避免因为争皇位而被杀害。

《春秋繁露》记载:“伯邑考知群心贰,自引而退,顺神明也。”

首先说,主动让贤这件事在商周时期还是很流行的。比如姬发和伯邑考的父亲,周文王姬昌就是被让贤来的。

周文王的父亲叫做王季。王季排行老三,他两个哥哥叫做泰伯、仲雍,王季的父亲叫做太王,也就是周文王的爷爷。据说,太王非常喜欢姬昌,这个大孙子让他宠溺有佳,爱不释手。泰伯、仲雍见此情景立刻商量了下,然后离家出走,再也不回来了。

就这样,太王传位给王季,而王季传位给姬昌,爷爷顺利的把王位给了最喜爱的孙子。从这件事就可以知道,主动让贤是商周时期非常有德行、有礼仪的事,所以不论出于什么目的,伯邑考让位给姬发是非常有可能的。

但是,周文王还在世,兄弟二人让来让去,就不拿周文王当回事吗?

其次,伯邑考本身是嫡长子,也就是说他是皇位继承人的不二人选,按照史料所说,为什么他会担心被杀害呢?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姬发本身势力非常强大,甚至已经达到了强过了周文王的状态。所以,伯邑考只能够选择退让。

如果伯邑考主动退让了,那么,姬发在当上王以后,同样是会对伯邑考以及伯邑考的后人进行加封的。真实历史的周武王加封诸侯过程与《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封神的过程其实差不多,小说中只是把封诸侯写成了封神,更加戏剧化。可是,武王确实没有这么做。

有人说,姬发像李世民一样除掉了自己最大的对手,成功上演了一次“玄武门之变”。在上位后,自然不愿意给对方和对方的后人做加封处理。

其实除去年龄因素分析来看,不论是主动让贤还是废长立幼,姬发以非长子的身份继位,确实耗费了很大的波折亦或是获得了伯邑考“无私”的奉献。当然,关于伯邑考的死亡原因,是没有统一的答案。很多学者认为,这也是姬发为了掩盖自己当时的做法而抹掉了真相。后人为了能够给姬发一个完美的形象,选择了一个“甩锅”的传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