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何会隐居隆中,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诸葛亮有一句名言,被很多人当作座右铭,那就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出自诸葛亮临去世前给他的八岁儿子写的《诫子书》。诸葛亮对自己的儿子郑重交代这句话,自然是出于他人生的深刻感悟。这句话也解释了当年他隐居隆中,躬耕陇亩时的心情。那么,为什么有着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会甘心在隆中“躺平”,不问世事呢?
一、各方面条件俱佳的诸葛亮。
如果按照今天的标准,诸葛亮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官二代。他是家族诸葛氏是琅邪的名门,祖上诸葛丰曾经担任过汉朝的司隶校尉。他的父亲担任过汉末的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担任过袁术委任的豫章太守。
至于说诸葛亮的容貌,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他身高八尺,约合现在的一米八左右,容貌甚伟。在他出使东吴的时候,对容貌十分看重的孙权,一见诸葛亮就感到亲切,很快就在诸葛亮的劝导下与刘备结盟,共抗曹操。可以说,诸葛亮的容貌在这场外交活动中为他加分不少。
至于说诸葛亮的才学,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诸葛亮的朋友崔州平、徐庶和孟公威等人和他一起游学,都是有才能的人。他们在日后出仕,也都成就了一番事业。诸葛亮与他们为伍,他的才能自然也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如果再从社会关系来看,诸葛亮的人脉也是十分广泛的。他的叔父诸葛玄与荆州的统治者刘表是故旧关系。在离开袁术后,诸葛玄就带着诸葛亮兄弟去投靠刘表。刘表到荆州上任的时候,是单枪匹马去的。他虽然依靠当地的世家大族的势力统治了荆州,可是手下亲信不多。对于诸葛玄的到来,刘表当然照顾有加。
诸葛亮的两位姐姐也都嫁给了当地的世家大族。一位嫁给了蒯祺,一位嫁给了庞山民。蒯祺是荆州势力最大的蒯家的成员,家族领袖蒯越是帮助刘表统治荆州的主要帮手。至于说庞山民则是当地名士领袖庞德公的儿子。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的评价,都来自庞德公。
诸葛亮的妻子黄氏的娘家更是势力显赫。这是因为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娶了蔡瑁的妹妹,而蔡瑁的另一个妹妹嫁给了刘表。这样,诸葛亮就与刘表和荆州掌握军权的蔡瑁有了亲戚关系。由于这种复杂的人脉关系,使得诸葛亮与荆州的上层人物交流很多。其中刘表的长子刘琦就和诸葛亮关系很好,十分器重诸葛亮。
诸葛亮拥有这么良好的条件,按理说他想要在荆州获得个一官半职并非难事。但是我们从历史记载看到,诸葛亮不但没有在荆州做官,他反倒去隆中隐居起来。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放弃仕途,去乡村“躺平”呢?
二、志向远大且不为世俗所容的诸葛亮。
其实,诸葛亮之所以选择隐居乡里,仅仅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的志向远大,可是并不为世俗所容。正是由于“燕雀焉知鸿鹄之志”,让诸葛亮的理想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诸葛亮到隆中隐居,也是为了躲避那些势力的侵袭。
诸葛亮的志向在他求学的时候就已经显现出来。他与务求精熟的同伴不同,他思考的是天下大势,每每为此抱膝长啸。诸葛亮面对乱世,经常吟唱着《梁父吟》,为天下苍生悲叹。当其他人询问他的志向时,诸葛亮以管仲乐毅自比。
可是在史书中的记载是,除了他最要好的朋友崔州平、徐庶以外,“时人莫之许也”。就是这一句短短的评价,我们就可以知道诸葛亮遭受的打击。原本诸葛亮的各方面条件俱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是那些宵小嫉妒打击的对象。可是由于诸葛亮年轻气盛,过早暴露了自己的志向,更让他站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管仲是春秋时齐桓公的相国,他出身平民,深知下层人民的疾苦。在得到齐桓公的重用后,他发挥自己治国理政的才能,帮助齐桓公将饱受战乱之苦的齐国发展壮大起来。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九合诸侯,成为天下的霸主。
乐毅则是战国时燕国的统帅。当时的燕昭王为了报复齐国侵略的耻辱,四处招贤纳士。乐毅和一群志同道合之士一起投奔燕国。在他们的帮助下,燕国逐渐强大起来。此后乐毅抓住战机,在济西战中大败齐军。随后在很短时间下,乐毅率领的燕军占领了齐国绝大部分领土。齐国仅仅剩下即墨、莒两座城池,险些亡国。
诸葛亮用管仲乐毅这两人来自比,就向大家表明了自己的志向。诸葛亮想象管仲乐毅那样,匡扶汉室江山,重整天下。可是诸葛亮的这种想法,在荆州是注定行不通的。这是因为荆州没有人会赞同他的观点,去任用他。
在当时的荆州,刘表虽然是汉室宗亲的身份,可是他根本无意去为匡扶汉室出力。在他的心中,不但寻求的是苟且偷安,还去郊外祭祀,对皇位有所觊觎。而他的部下,那些荆州的世家大族与刘表的想法相同。他们只想维持荆州的独立,保护自己的权势,至于说天下归谁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
如此一来,诸葛亮与他们志不同、道不合。这样在他们的眼中,诸葛亮不但是一个异类,而且还是一个危险分子。于是所有的讥讽嘲笑铺天盖地而来,对诸葛亮进行了全方位的中伤。就连诸葛亮娶妻,由于他的妻子容貌不佳,这都被编成歌谣,在民间传唱。
我们可以想到,这一切对于诸葛亮来说,是一种何其恐怖的伤害。因此,离开荆州的统治中心,来到隆中隐居,也不失为诸葛亮的一种权宜之计。不过,诸葛亮来到隆中,看似“躺平”,可是这背后并没有那么简单。
三、《隆中对》的横空出世。
诸葛亮在隆中躬耕陇亩,在外人的眼里,他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样,诸葛亮逐渐打消了荆州对立派的疑虑,还获得了难得的休息时间。直到有一天,一个人的到来才打破了这一切的平静,这个人就是刘备。
历史上对于是刘备寻访诸葛亮,还是诸葛亮主动投奔刘备还有过争论。不过从各种迹象来看,还是刘备亲自探访诸葛亮更符合实际。这是因为诸葛亮成为刘备的部下,是曹操南下荆州的前一年。在刘备驻防荆州北部几年的时间里,诸葛亮都没有加入刘备阵营。如果刘备不去寻访诸葛亮,那么他就可能永远错失诸葛亮了。
在徐庶的推荐下,刘备终于获得了诸葛亮的线索,为此刘备三顾茅庐,才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感念刘备的赤诚,再相见之后,向他献上了《隆中对》的战略方案。刘备在日后按照方案实施,差一点实现了匡扶汉室的目标。
我们从刘备和诸葛亮的相见,就可以看到诸葛亮在隆中隐居,并不是简单的“躺平”。他一方面躬耕陇亩,对那些对立面故作姿态,一方面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准备,为时机到来的那一天做好安排。其实诸葛亮的目光,早就投向了驻扎在身边的刘备。
刘备和诸葛亮有着相同的遭遇,有着共同的志向。刘备虽然打着汉室宗亲的旗号,他的队伍却被那些世家大族看作异类。在他们的眼中,刘备就是一个平民中崛起的枭雄。由于遭受世家大族的歧视,刘备屡战屡败,被迫退往荆州。在荆州,他寄人篱下,受尽了刘表等人的猜忌和白眼。
正是与刘备有着相同的遭遇,有着匡扶汉室的共同志向,诸葛亮和刘备一见面就一拍即合。诸葛亮将他多年来思考出来的战略方案和盘托出,让刘备茅塞顿开。从此,刘备和诸葛亮协力,共同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
结语:
诸葛亮在隆中躬耕陇亩,不去荆州出仕,最主要的是他由于年轻气盛,对荆州的那些无能之辈表示蔑视,并且过早暴露了自己的志向,遭到了敌对面的猜忌和攻击。他用一种“躺平”的姿态迷惑了对手,为自己下一步的行动做好准备。
在隆中隐居期间,诸葛亮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对天下大势苦苦研究,为刘备制订了切合实际的战略方案。这使得在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对诸葛亮的《隆中对》大为赞赏,双方一拍即合,共同为匡扶汉室而努力。可见诸葛亮在隆中隐居,一方面是修身养性,一方面是等待天时,而不是简单的为了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