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连杀三位大臣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夷陵之战后,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刘备的托孤。他辅佐刘禅,整顿纲纪,发展经济,南下平叛,北伐曹魏。当时蜀汉的权力集中在诸葛亮的府中,刘禅只是行使祭祀的权力而已。可是当诸葛亮刚刚去世,刘禅就一连诛杀了三位朝廷重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诛杀刘琰、李邈和杨仪。
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刘琰的案件就已经发生了。这个刘琰在蜀汉政权中地位很高,但是权力很小。这是因为他早早跟随刘备,没有多少才能,但是很有风度。因此刘备让他招待宾客,成为了蜀汉政权的花瓶。
可是这个人在跟随诸葛亮北伐期间,与魏延发生了矛盾。他说了许多不该说的话,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诸葛亮为此让他向魏延道歉,并剥夺了他的权力,把他送回成都赋闲。谁知道回到成都后,心情恶劣的刘琰又惹出了一场风波。
他的妻子胡氏长得很漂亮,在进宫向太后祝贺新春的时候,留在宫里一个多月。这让刘琰心中生出了猜疑,认为胡氏与刘禅有私情。于是刘琰叫来五百士卒用鞋子打胡氏的脸,然后把胡氏给送回娘家遗弃了。胡氏状告刘琰,司法部门将刘琰下狱。最后司法部门将刘琰处死,命妇进宫朝贺的习惯也废止了。
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对诸葛亮进行了哀悼。可是这个时候李邈却站了出来,对诸葛亮进行声讨。他声称诸葛亮仗着自己大权在握,上压制刘禅,下胁迫群臣,完全是一副权臣的模样。诸葛亮把持朝政,让蜀汉陷入连年的战争。今日诸葛亮一死,才让蜀汉得以休息。举国上下,无论大小都为之欢庆。谁知道刘禅看了李邈的言论十分生气,他将李邈立刻抓起来杀掉了。
在诸葛亮去世后,他的手下魏延和杨仪为了争夺军权进行了火拼。由于魏延的性格和做法,使得杨仪打败了魏延。杨仪在诛杀魏延后,还公报私仇,灭了魏延的三族。这一切都印证了诸葛亮对他的看法,使得他失去了刘禅的信任。
在杨仪将蜀军主力带回蜀中后,他本来认为自己资历老,功劳大,应该接替诸葛亮的职位。可是诸葛亮早就指定蒋琬为自己的继承人,汉中方面也由国戚吴懿担任主将。杨仪最终只得到个中军师的职务,毫无任何权力。
杨仪为此十分生气,他成天怨天尤人,口无遮拦。费祎前来探望他的时候,杨仪大放厥词,甚至连自己如果当时率领蜀军投魏,待遇也会比现在好的话都说了出来。费祎报告给刘禅后,刘禅将杨仪撤职流放。杨仪到了流放地还不老实,继续上书诽谤。刘禅命令当地官府捉拿杨仪,杨仪因而自杀。
二、刘禅对这三位大臣的态度。
我们看刘禅诛杀这三位大臣的行为,实际上代表了他个人的态度。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首要的任务就是稳定局势,树立起自己的权威。这样才能将蜀汉从诸葛亮去世的震惊中恢复过来,应对可能发生的变故。刘禅诛杀这三位大臣,目的就在于此。
首先我们看诛杀刘琰。刘琰的案件只不过是夫妻间的争执,但是由于其中掺杂上了刘禅的因素,就非同小可了。刘琰实际上是指斥刘禅的私生活不检点,和自己臣子的妻子有染。刘禅本身在蜀汉政权中的威望不高,如果再加上这样的指责,更是让自己信誉扫地。
在这种情况下,刘禅只能对刘琰进行惩处。如果不刹住这种风气,对蜀汉的君权也是一种打击。于是在刘禅的指使下,蜀汉的司法机关不但将刘琰抓捕下狱,还公开审讯将刘琰当众斩首。为了防止这件事继续发酵,蜀汉还中止了命妇入宫朝贺的惯例。
诛杀李邈则是为了维护诸葛亮的威信,维护蜀汉政权的政治方向。李邈是代表蜀中本土的势力,他们不希望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只想生活的稳定。这与刘备、诸葛亮的匡扶汉室的政治方向是有着根本矛盾的。在刘备、诸葛亮的时代,对这些人采取了镇压的方式,逼迫他们与蜀汉政权合作。
当诸葛亮去世后,李邈认为时机已到,所以他才会跳了出来。他打着为刘禅和自己出气的旗号,对诸葛亮和他的政策大肆诋毁。可是,李邈没有看清的是,刘禅在北伐的这一点上,是完全和诸葛亮一致的。因为只有依靠北伐的方针,才能团结蜀汉的各方势力,团结一致去为之奋斗。
如果刘禅赞成了李邈的主张,等于是自己否定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让蜀汉失去奋斗发展的方向。那样蜀汉将陷入政治上的混乱,等于是自掘坟墓。刘禅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才会毫不手软地将李邈诛杀,保证了蜀汉的安定。
至于说诛杀杨仪,则是因为杨仪咎由自取。在诸葛亮时代,杨仪得到诸葛亮的任用,主要是利用他的才能。而到了诸葛亮去世后,蜀汉进入休养生息的时期,杨仪的才能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再加上诸葛亮对杨仪性格的缺点看得十分清楚,所以让蒋琬担任自己的继承人,放弃了杨仪。
杨仪自己看不清形势,一心还在做着继承诸葛亮职位的美梦。当他的美梦破碎后,就开始肆无忌惮地毁谤朝廷,甚至说出大逆不道的话来。在诸葛亮刚刚去世,刘禅正在努力稳定局势的情况下,是根本不允许杨仪这种情况发生的。
因此,刘禅才会解除杨仪的职务,将他流放边疆。可是杨仪依然毫不悔改,照样对刘禅和蜀汉朝廷大放厥词。为了消除后患,刘禅下令当地政府抓捕杨仪,逼迫他自杀了。刘禅虽然没有杀死杨仪,杨仪却是因为刘禅而死的。
三、诛杀这三位大臣并不能代表刘禅的果决。
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接连诛杀刘琰、李邈和杨仪三位大臣,似乎给我们展现了他的政治才能,表现出他果决的一面。有的人因此还对刘禅赞扬有加,说刘禅并不是扶不起的阿斗,他也是有着一定政治才能的人。可是,我们看看刘禅对三位大臣的处理方法,就感觉刘禅并非是一个合格的君主。
我们看刘禅对刘琰的处理,让后人感到啼笑皆非。刘琰和他的夫人胡氏发生矛盾,矛盾的起源是刘琰认为胡氏与刘禅有染。胡氏在宫中居住月余在先,刘琰叫五百士卒用鞋子打胡氏脸,抛弃她在后,双方都有一定的过错。可是对于这种家丑不可外扬的事情,却成为了一件路人皆知的司法案件。
最终,刘琰被蜀汉的司法机关判处了死刑。判决书中写得尤为可笑,“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而刘琰却正是因为这种可笑的罪名处死了。这件事还被后人当作笑话写进了书中。如果刘禅真的有一定的政治手腕,刘琰的死是不会这么可笑的。这只能降低刘禅的威望,让他得不到任何好处。
至于说对李邈和杨仪的惩处,这背后更多的是诸葛亮的影响在发挥作用。诸葛亮在去世的时候,已经对后事进行了妥善的安排。在成都,他留下了蒋琬为首的一套班子,在军中,他留下了以费祎、吴懿、王平为首的一套班子。因此,那些想着诸葛亮去世就可以浑水摸鱼的人,是根本达不到目的。
李邈公开站出来诋毁诸葛亮和他的方针,危害了蜀汉的政治基础,自然受到刘禅和诸葛亮安排的朝廷严惩。至于说杨仪的下场更为明显,他的所有权力都被剥夺。在他牢骚满腹的时候,是费祎这个诸葛亮最看重的亲信,将他的大逆不道的言论,向刘禅告密,最终难逃一死。
结语:
刘禅在诸葛亮去世后,采取果断手段,诛杀了刘琰、李邈和杨仪三位大臣。这些人要么是侮辱了刘禅的皇权,要么是对诸葛亮和他的政策进行诋毁,要么对蜀汉政权待遇不满。刘禅对他们的处理,稳定了蜀汉的政局。
不过刘禅诛杀这三位大臣,都是在蒋琬、费祎等人的帮助下完成的。诸葛亮虽然去世,刘禅依然没有摆脱诸葛亮的控制。他采取了按照诸葛亮的遗策执政的态度,在诸葛亮指定的继承人和政权班子下行使自己的权力。因此,诛杀这三位大臣,是刘禅与臣下互相妥协的结果,并不是他显示果决的结果。由于他处理问题的能力欠缺,还给后人留下了笑柄,对自己的威信造成了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