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习惯了园子里钟灵毓秀的女儿家,刘姥姥的出现,显得格格不入。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在《红楼梦》中,如黛玉、宝玉都有自己的洁癖,比如林妹妹,她的洁癖是脏,宝玉的脸被贾环烫伤了,黛玉听了马上来看他,但宝玉就是不让她看脸,为什么?因为宝玉懂她的洁癖。
林妹妹嫌脏的程度,最极致的是在宝黛二人共看《西厢记》的时候。宝玉在茗烟的帮助下,一个人偷偷地跑到偏僻的地方看禁书,不曾想一阵风吹过,吹落了许多桃花。
宝玉见了,担心桃花被人践踏了,因此一片一片地捡了起来,用衣服兜着,将它们撒到来河里。
只是不曾想到的是,就在这个时候,林妹妹也来了,并且是拿着花攮、扛着花锄,特意来葬花的。
宝玉想把桃花撒到清澈的水面上,让它不被人践踏,然林妹妹又比他更进一步:
“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可见,他们二人,在洁癖这一点上,都有类似的癖好。
而在怡红院中,宝玉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让婆子进他的房间。《红楼梦》第二十四回,怡红院里的丫鬟都出去了,宝玉一个人在写字,口渴了,叫了几遍丫鬟,却没有人回应,再叫时,却进来了几个婆子,宝玉见了,忙让她们出去,宁愿自己倒茶,也不用他们。
在《红楼梦》中,宝玉对女儿素来亲近,只是这份亲近,却仅仅局限于为出出嫁的女孩,就如他曾说过的这样一番言论一样:
‘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的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
或许,正是因此,宝玉才对婆子充满了厌恶。只是,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刘姥姥游大观园时,因为喝醉了酒,上完厕所后,慌不择路地走进了怡红院,并趟到来宝玉的房间,当袭人进入怡红院,看到的场面十分尴尬。
袭人一直进了房门,转过集锦槅子,就听的鼾齁如雷。忙进来,只闻见酒屁臭气满屋,一瞧,只见刘姥姥札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
对于这一段描写,一向让人难以理解,为何作者在此,要特意描写这样一幅画面?要特意让刘姥姥让玷污怡红院呢?
其实对于这一点,若我们理解原文,就能发现,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用刘姥姥的脏,来衬托宝玉所具有的无意义的“洁”。
在《红楼梦》中,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这其中,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
“有”、“无”与“真”和“假”的对立,是作者深层次的哲理探讨,是一种精神上的深入探讨。
对于这一点,就如宝玉身上所具有的“洁”,却轻易地被刘姥姥所玷污一样,包含的是满满的讽刺意味。
从身份而言,贾宝玉贵为荣国府的宝二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整日里无所事事却能享受优渥的生活;而刘姥姥,以及他口中所说的鱼眼睛一般的婆子们,虽然地位低下,但辛勤劳作。因此,从现实意义来说,宝玉嫌弃她们脏,她们同样会嫌弃宝玉本质上的无用。
就像刘姥姥,这样一个乡下老太太,虽然言语粗俗、穿着土气,但七十多岁的她,却能鼓起勇气,前来贾府打秋风,最终,正是凭借这个“脏”婆子,获得了让她女婿一家平安过冬的物资。
而反观宝玉呢?口口声声嫌弃婆子的她,对于这个家又何曾有过一丝的贡献呢?
第二:用刘姥姥的脏,来讽刺贾府众人的虚伪和势力。
出身低微的刘姥姥,特意带着孙子并扛了将两麻袋新鲜瓜果蔬菜来贾府报恩,只是即便她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却依然没有受到应有的尊敬。
贾母带她游大观园,无论是王熙凤,还是鸳鸯,还是贾府众人,都以她的扮丑为乐,却将她身上所具有的知恩图报的可贵精神践踏得一无是处。
只是,那些表面上看似光鲜体面的贾府众人,上至王夫人,下至丫鬟、小厮,她们所具有的虚伪、势利眼,同刘姥姥的真诚相比,高孰高孰低呢?
王夫人嫌弃刘姥姥地位低微,所以在她离开的时候,特意用一百两银子打发她,还特意让丫鬟带话:以后不要投亲靠友了?只是,她哪里知道,最终,当贾府被抄家,当贾巧姐流露烟花巷时,却正是刘姥姥这个小人物,选择了卖房卖地的,将她拯救了出来,并将她许配给了孙子板儿为妻。
第三:用刘姥姥的脏,来讽刺封建社会所坚持的森严等级和礼仪制度。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同贾母、王夫人等人相比,他所具有的平等思想似乎是突出的,但细想来,他的平等思想,也仅仅是围绕着年轻的女孩子。他所具有的平等思想并不彻底。
而如贾母、王夫人等人,他们所具有的世俗、礼仪规矩更为突出。
比如,贾母带着众人来到宝钗所居住的蘅芜苑,见到其房间内犹如雪洞一样的摆设时,直呼太过素净让人看着不像。只是,从宝钗的角度而言,蘅芜苑是她的休息之所,她难道连布置闺房的权力都没有吗?
也如,贾府元宵节的时候,袭人因为母亲去世不久,没有前来服侍宝玉,贾母见了,批评她,说她如今也拿大了,光指使小丫鬟来服侍了。
袭人在贾府的丫鬟之中,是何等体面,然而,在贾母这样的正经主子心中,她却依然是一个连给母亲守孝的资格都不具有的奴才。
贾宝玉一心想要追求物质上的“洁”,但在精神上却又远远达不到“洁”的标准。一味的放纵、享乐,一味的追求空洞,这样的“洁”,又有什么意义呢?
小结:
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包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而刘姥姥无意之中躺到宝玉的房间,在这样的讽刺背后,更深深地折射出了作者对现实的批判。从这个意义上,他俨然是否定如宝玉、黛玉所具有的无意义的“洁”,而肯定刘姥姥所具有的高贵的精神上的“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