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是《红楼梦》中的角色,为贾府的嫡长女,贾家四姐妹之首。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红楼梦》中的贾元春是被称为“贤孝才德”的女子,先被选入宫中做女史,后又被封为贤德妃,风光省亲,成为贾府末世的一抹亮色。
但是,贾元春其实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好,她虽然自幼养在贾母膝下,又久在深宫,不至于像她娘王夫人一样糊涂恶毒没文化。但她也有十分狭隘自私、刻薄任性的因素,甚至她当了贵妃娘娘,都不懂得遮掩,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
作者只写她如何利用宝钗,针对贾环、迎春,大观园勒石等几件小事,就把元春性情中的短板写得透透的,难怪她在宫里不受宠,后来还被皇帝赐死!
元春省亲:任性流泪抱怨,可惜皇帝不是霸道总裁给她偏爱
贾元春当了多年的女史,一朝封妃,是一件大喜事。
对她自己来说从伺候皇后或太后的高级宫女,变成了皇帝的女人,是后宫的女主子了。
对贾府来说,穷途末路的衰败时期,忽然增添了一股外戚势力,顿时成了皇亲国戚,又振兴了一波,当时元春封妃的消息传来,贾府都是非常高兴的。
于是宁荣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
为了给元春修建省亲别墅,贾府也是耗费巨大,说是几乎倾家荡产也不为过。否则也不至于为了省钱通开了宁荣两府的后花园改建,把贾赦居住的院子里很多亭台楼阁都拆了,迁移过来。
但是当元春回娘家来省亲的时候,她自己却好像不高兴的样子,不仅全程总是在掉眼泪,而且还说出了很多大逆不道的话。
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
不要以为元春省亲,就像普通的女儿回娘家,比如贾迎春那种,一个劲儿哭诉婆家不好,丈夫如何混账等等,随便跟亲人哭哭啼啼都可以。
元春可是贵妃,她的婆家是皇族,丈夫是皇帝。古代皇帝是九五之尊的天子,寻常臣民家的女儿能进宫当娘娘,那可是天大的福分,飞上枝头变凤凰的荣耀。
比如探春就说“怨不得她福大”,兴儿也说“我们大姑娘不用说,但凡不好也没这段大福了”;薛宝钗更是眼馋得要命,想要进宫进不去呢!
怎么到了元春嘴里,皇宫竟然成了“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听上去跟坐牢一样难过。
就算宫里的日子真不好过,元春也不能这样公然说出来,尤其是在这样盛大的典礼上,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有太监宫女监督和记录的,皇帝皇后以后都是要查阅的。
元春这样说话真的显得很没格局,活像个不懂事的怨妇。皇帝知道能气死,他会想:这个不识抬举的女人,让你做贵妃还觉得委屈了?!
而且皇帝对这些后妃已经很可以了,允许每个月家人进宫探望两次。就算是寻常人家的女儿出嫁了,也未必有这个高频率的机会和母亲团聚。比如薛姨妈远嫁江南,一二十年才回到京城,比如贾敏至死也没见到贾母一面。
又有贾政至帘外问安,贾妃垂帘行参拜等事。又隔帘含泪谓其父曰:“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这话说得就更没水平了!元春被贾府送进宫里,其实就相当于一件贡品,只不过她是个活人。既然都做到了贵妃的位置,那在后宫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你还想怎么样?
就算进宫不是元春的本意,但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她的牺牲也是有意义的,总比那些煎熬了一辈子还在底层的嫔妃宫女要好多了。她就算抱怨也不能改变什么,只会得罪皇帝!
皇帝是不可能像现代读者一样,从人性的角度理解,认为元春很有个性,够耿直真性情!更不会像网文霸总一样因此对元春深深爱上,表示:女人,你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元春说出这种话来,皇帝只会从古代的礼法理解,认为她简直就是大逆不道,明显的没有给皇帝为臣做妾的觉悟。
不信看看花袭人,母亲临终,让她插金戴银,花红柳绿的回家,她就欢欢喜喜地回去,显摆自己在贾府过得过好,让贾府倍儿有面子。完事儿她娘没了,贾府赏了四十两银子,她也感恩戴德,从此对王夫人更加死心塌地,这种这才是封建社会懂事儿的小妾做派。
元春虽然当了贵妃,也是皇帝的臣妾。皇帝让她回娘家来是让她来给自己长面子的,不是让她回来诉苦,败坏皇族名声的。皇帝就算真的对她不好,她也是决不能公开抱怨的,这是妃子的基本修养!
何况她还一直在流泪,把一件喜庆的盛事弄得凄凄惨惨她只顾自己嘴上说得痛快了,心里多年的委屈都哭完了。却因此得罪了皇帝,贾府更加不被皇帝待见,以后抄家获罪的灾祸未必与此无关。
就冲这些,贾元春也不能被称为“贤孝才德”,
针对贾环,冷待迎春,贾元春的狭隘偏私激化荣国府内部矛盾
别看贾元春在宫里,贾府的事儿她可没有不知道的。
她不仅常写信回来叮嘱王夫人和贾政好好教养宝玉,还知道黛玉和薛家母女都投靠了贾府。所以她在省亲时才会主动问:“薛姨妈、宝钗、黛玉因何不见?”
知道薛姨妈母子们都在贾府寄居,就等于元春默认了徇情枉法,庇护打死人命的表弟薛蟠。
她还知道荣国府长房和二房的矛盾斗争激烈,更懂得王夫人和赵姨娘之间的矛盾和仇恨。
贾元春虽然自幼被贾母养大,其胸襟格局却并不如宝玉,更比不上贾母。她心里向着的始终是她的亲娘王夫人,尤其是当上贵妃以后,她刻意对长房和贾环的刻薄真的太明显了。
她下谕旨让姊妹们都入驻大观园是这样说的: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不可禁约封锢,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
这句话其实很奇怪,请问薛宝钗算老几?
就算薛宝钗比迎春年长,就算薛家出了十万银子修大观园,可是她终究是个外人。论亲戚远近,论年龄长幼,论身份尊贵,都不应该是“命宝钗等”,黛玉、迎春、宝玉明显都比宝钗更有资格。
元春为什么偏偏点出宝钗做代表?因为她妈王夫人!王夫人和元春都未必真的看上了商贾之女薛宝钗给宝玉做媳妇,因为宝钗的条件真的太差了,实在般配不上。
可是她们也都没看上林黛玉!以元春的贵妃之尊,随便给宝玉找个四王八公、京城官宦人家的千金当媳妇还不简单,何必非要林黛玉这个孤女呢!只不过碍着贾母的面子,薛宝钗是她们抗衡黛玉的一个棋子而已。
元春特意点名宝钗做众姊妹的代表,就是要安排薛宝钗这个成年美艳的大表妹住进大观园,去勾着宝玉,抗衡黛玉的。这一套行为和心机跟“贤孝才德”也是完全不沾边的。
元春捧了宝钗,贬的却不只是黛玉,更重要的是迎春。长房次女迎春虽然是庶出,但年龄名分在那里摆着,她可是一品将军的女儿,既然在谕旨上被一个金陵破落商贾之女压了一头,分到的紫菱洲偏远狭小,和薛宝钗的蘅芜院根本没法比。
你说贾赦会怎么想呢!为了盖大观园,可是挪用了好多贾赦院子里的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贾赦就算不疼迎春,他自己总要脸的吧。
元春这么做就等于是把贾赦的脸按在地上摩擦差不多了。所以别看元春在宫里,但她帮着她娘王夫人斗长房,激化家庭矛盾可没少出力呢!
猜元宵灯谜时,元春又没给迎春赏赐,这更是过分了。不过是个灯谜而已,大家都是悄悄写了纸条传进去的,就算迎春猜错了,元春给个面子很难吗?还是多一分礼物给不起呢?
都不是!元春就是故意刻薄迎春,让长房丢人没面子。元春那个灯谜十分浅显,只怕三岁小孩一听也知道谜底是炮仗。迎春是软弱怯懦,她不是智商硬伤,人家会下围棋呢!
迎春未必没猜到,但元春却公然传话说迎春猜错了,就是不给赏赐!大过年的成心给她大爷大妈心里添堵呢!
别忘了后面贾政可是当众公布了答案的。幸亏迎春不计较这些,否则迎春就算是傻大姐的智力水平,她也不聋,听见了这茬,闹到邢夫人、贾赦面前,大房和二房还能有好吗?看元春这事儿干得有多蠢,不愧是王夫人的亲生女儿。
更蠢的是元春对贾环的刻意排挤,比欺负迎春更明显。
元春省亲大典这么重要的事儿,贾兰这样的小孩都参加,薛宝钗这样外四路的亲戚也上场。唯独贾环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没出现。
书中说贾环病了,纯属谎话,贾环身体倍儿棒,又喜欢钻热灶,怎么可能病得这么巧。明显就是元春不许他出现。
就算退一步讲,贾环真的病了,他也是在贾府养病,并没有在千里之外,大观园就是贾府的后花园而已。
那元春这个贵妃长姐,就算不赐宴席上的食物给他,那么省亲结束赐礼的时候也该给他一份,让宝玉或探春代领,这才算礼数周全,不惹人笑话,然而并没有!
元妃又命以琼酥金脍等物,赐与宝玉并贾兰。此时贾兰极幼,未达诸事,只不过随母依叔行礼,故无别传。贾环从年内染病未痊,自有闲处调养,故亦无传。
宝钗、黛玉诸姊妹等,每人新书一部,宝砚一方,新样格式金银锞二对。宝玉亦同此。贾兰则是金银项圈二个,金银锞二对。尤氏、李纨、凤姐等,皆金银锞四锭,表礼四端。
贾环好歹也是元春的弟弟,将来有出息做官,一样可以成为她在前朝的依靠。可惜元春完全不这么想,她对贾环做得也非常刻薄,那点儿遗传自王夫人的小心眼体现的是淋漓尽致。也不怕大庭广众,又被宫人记录下来,惹人笑柄。
更绝的是猜灯谜的时候,她除了针对迎春,更故意针对贾环。
太监去了,至晚出来传谕:“前娘娘所制,俱已猜着,惟二小姐与三爷猜的不是。小姐们作的也都猜了,不知是否。”……且又听太监说:“三爷说的这个不通,娘娘也没猜,叫我带回问三爷是个什么。”
贾环固然做的灯谜有些不好,但元春何必又跟他如此较真?还特意让太监来羞辱贾环,说他做得不通,又说她根本猜都懒得猜。
元春作为一个身份尊贵的贵妃娘娘,一个至少比贾环大十来岁的长姐,是心眼有多狭窄,心里对赵姨娘有多仇恨,才能干出这种事来呢?细品一下,好像王夫人附体一样,真是绝了!
感叹大观园奢靡却游玩尽兴,勒石自夸才真正犯了大忌
总体来说说贾元春真是被严重高估的一个人物,她的言谈举止,比起历史上真正“贤孝才德”的后妃真是连边都没有。
她展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低配版贾母+高配版王夫人”得结合体的样子,虽然知书达礼,能在宫里当差,但内心依然是个有些任性的大小姐,一心帮着自己亲妈的女儿罢了。
什么大局、格局、大体,元春其实都不太行,甚至还挺狭隘、自私和刻薄,不仅对自己的兄弟姐妹都苛刻,对皇帝丈夫、皇宫婆家也多有抱怨。她并不想为家族牺牲,她想过贾母那种尊贵荣华又无拘无束的生活。
虽然元春在省亲的时候多次感慨奢华靡费,但是丝毫不妨碍她游玩、看戏、作诗开心尽兴,回宫后还不算完。
话说贾元春自那日幸大观园回宫去后,便命将那日所有的题咏,命探春依次抄录妥协,自己编次,叙其优劣,又命在大观园勒石,为千古风流雅事。
元春命人在大观园勒石这个细节,很多读者都忽略了,其实却凸显出元春想要争荣夸耀的心思,一点儿也不比贾府众人要少。
勒石,就是在石头上刻字,一般是作为歌功颂德使用的,尤其是自己勒石,更是王婆卖瓜的意味。
有个成语叫“勒铭燕然”,典故出处是东汉大将军窦宪大败匈奴后,登上燕然山,命班固在燕然山石碑上刻写《燕然山铭》为证,向皇帝炫耀自己的不世之功。结果回朝后,窦宪就被皇帝一杯毒酒赐死了!
贾府众人虽然张扬奢靡的修建省亲别墅,却没有干出“勒石”自夸这种事!但是贾元春偏偏就干出来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她有什么功德值得歌颂呢?她能当上贵妃,靠的是宁荣二公的勋贵体面,她还真以为自己是贤孝才德的封建女性标杆了不成?
别忘了她只是个妃子,就算封号是“贤德”,上面还有太后和皇后呢!皇族中人都是饱读诗书的,对这种冒犯皇权的典故更为熟悉,贾元春此举简直就是火上浇油,自寻死路无疑了。
作者在这里安排这个细节,应该也是暗伏元春最后被皇帝赐死的结局。“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元春死的很突然,她在死前还在欢喜的享受荣华富贵呢!
可见她的结局也不冤,她和贾府那些作妖的老少爷们,其实本质上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