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反对家长批改孩子的作业,有百害而无一利,孩子自己不会检查订正了,老师也没法掌握真实情况、反思教学。”
11月10日,一名小学校长在杭州市教育局的“家校共育座谈会”上发言时表示。当天,市教育局邀请家长代表、教师代表、教育专家等探讨如何减轻学生、家长负担。会前,市教育局对家长最为困扰的问题做了调研,梳理出六类现象:
家长群太多,钉钉一个、微信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甚至还有小队群;
作业负担重,要家长批改,表现为各科作业布置太多(包括书面、非书面),有的教师在群里上传作业电子稿,要求家长打印、批改、拍照上传;
打卡负担重:教师布置的很多任务都要拍照上传,家长无暇顾及;
志愿者任务重,家长要以志愿者的身份打扫教室卫生、轮值“安全岗”,假日活动小队也由家长组织、带队;
竞争负担重:在家长群公开学生的考试、作业情况,组织各种竞赛,如一年级就有8分钟口算竞赛、拼音竞赛、跳绳比赛(一年级要求每分钟160下);
家长过度参与班级管理,将本是教师的职责转嫁给家长,如让家长催其他家长缴学费、提醒其他家长打卡,让家长代写学校活动报道等,家长代劳后教师给孩子一定的奖励。
除了家长吐槽,老师也有话说,认为部分家长的焦虑、对孩子期望较高是学校的一个痛点:
“家长和老师都不要越界,如家长千万不要给娃批作业。老师要通过改作业,通过其中的信息反馈发现学生的知识点漏洞,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作业本全对,会给老师假象。”
“家长经常问孩子‘作业做好了没有’,这个‘做好’应该是‘做完’,而不是‘全对’。家长只要管数量(是否做完作业),质量把关(有没有做好)交给老师,既让孩子养成检查的习惯,又有利于老师提高教学水平,家长也能轻松,三方都有利。”
“教育是需要‘浪费’的,但有焦虑情绪的家长不想有‘浪费’。孩子不‘浪费’时间怎么成长?比如假日小队活动,就是孩子聚在一起,把时间‘浪费’掉,在这些‘浪费’的时间里,大家有了自己的感悟和收获,才能成长。”
“请家长相信‘轻负可以高质’。比如课堂设计,每节课留10分钟做作业,一定比讲满40分钟、把作业留到课后效果好。再举个例子,有老师布置作业‘朗读或背诵课文’,结果有家长找老师,说能不能改成‘背诵’?其实,这是根据孩子能力布置的分层作业,能力强的背诵,弱一些的朗读。”
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将研究梳理“教育负面清单”,有些底线不能碰,如老师让家长批作业,让家长去学校搞卫生,让家长代劳学校的活动并因此给孩子一定奖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