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由诸葛亮担任伐吴主帅,刘备坐镇后方,能否打败陆逊?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夷陵之战中,刘备为何不让诸葛亮参战,如诸葛亮指挥蜀军会怎样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的失败,使得蜀汉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在这场战役中,蜀汉丧失了多年积攒的军事实力,陷入了风雨飘摇的境地。刘备也因为这场惨败,一病不起,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我们看这段历史,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如果伐吴战争中,刘备和诸葛亮的位置对调一下。由诸葛亮担任伐吴主帅,刘备坐镇后方,能否改变历史打败陆逊吗?

一、诸葛亮没有参加伐吴的原因。

在刘备的夷陵之战中,诸葛亮没有跟随刘备出兵,而是留守后方。这种安排是刘备刻意决定的,因为这是他最佳的选择。这里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诸葛亮的专长是明于治国。诸葛亮在未出茅庐的时候,就自比管仲乐毅,但是得不到当时大多人的认可。在投入刘备阵营后,刘备阵营拥有不少优秀将领,但是缺乏出色的文臣。所以刘备更多的看重、使用诸葛亮的政治能力。

在刘备的阵营中,诸葛亮被赋予了萧何那样的职责。他主管刘备的政治和外交,在这些方面发挥了自己的专长。在他的努力下,刘备足食足兵,实力迅速壮大。也是在他的努力下,孙权和刘备结成同盟,共抗曹操。当时曹操的谋士刘晔评价诸葛亮,说他明于治国而为相。在刘备的政权中,诸葛亮位居文臣之首,是丞相的当然人选。

因此,在刘备出兵作战的时候,诸葛亮一般都执行坐镇后方的任务。他为刘备的军事行动起到了稳定后方,保证后勤的作用。在刘备夺取益州和汉中的战争中,发挥了出色的作用。因此,在这场伐吴之战中,诸葛亮依照惯例,依然担负了镇守后方的任务。

其次,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比不上刘备。我们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对诸葛亮指挥作战的能力都很崇拜。由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蜀军在诸葛亮的指挥下战无不胜。但是在现实中并非如此。在当时,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是比不上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

我们无可否认的是,诸葛亮是具备一定军事才能的人。但是,要达到他自认为的与乐毅相当的程度,这是有所商榷的。我们知道,在夷陵之战前,诸葛亮仅仅担任过一次军事行动的指挥。那就是在益州之战中,率领荆州援军入川。在这场军事行动中,张飞发挥了出色的能力,顺利打开了入川通道。诸葛亮并没有遇到强烈的抵抗,就顺利到达了成都。

诸葛亮长时间独自担任蜀军统帅,是在夷陵之战后的事。在诸葛亮接受托孤后,蜀军已经元气大伤。诸葛亮只得重建军队,并亲自率领他们北伐曹魏。在诸葛亮的北伐期间,他的军事能力得到了实战的锤炼,逐步提高。在最后一次北伐时,创造了古代战争史上的奇观。在敌人的控制区屯田,迫使司马懿坚守不出,不敢迎战。

但是,在夷陵之战时,诸葛亮的实战经验是远远不足的,这严重影响了他的军事指挥水平。而刘备才是蜀军真正的灵魂人物。刘备的军事才能,用他的对手陆逊评价,就是“刘备是天下知名,被曹操所畏惧的人物”,是吴国的劲敌。这个评价是比较中肯的。

刘备对自己的军事才能也十分自负。他曾经击败曹操的部下,对他们说,除非是曹操亲自来和自己交手,像你们这样的对手来多少我也不放在眼里。在汉中之战前,法正为刘备分析敌情时就评价道,曹操留守在汉中的将帅,比不上蜀军的将帅。蜀军的统帅是刘备,而曹军留守汉中的将帅则有夏侯渊、张郃、徐晃、郭淮等人。果然刘备出兵,阵斩夏侯渊,逼退曹操,夺取了汉中。

这一次对东吴用兵,东吴的统帅吕蒙早已病死。刘备对东吴的将领比较熟悉,知道剩下的将领不是自己的对手。因此,刘备才会亲自挂帅,出兵伐吴。包括诸葛亮在内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次出征胜券在握。

第三,是因为诸葛亮对伐吴的态度。诸葛亮对伐吴是抱着否定态度的。这是因为在战略上,吴蜀都属于弱国,只有两个弱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强国曹魏,才能有前途。如果吴蜀交兵,那么曹魏在旁边坐山观虎斗,会让双方的实力差距越拉越大,对吴蜀不利。

但是,由于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任职,诸葛亮为了避嫌,不能明确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但是,与诸葛亮关系密切的那些臣子,比如赵云、黄权、秦宓等人,都向刘备进谏,反对伐吴。

刘备当然知道诸葛亮的态度,他不会任用一个对战争有抵触心理的人做蜀军统帅。这会影响蜀军的军心士气,进而影响战争的胜利。因此,刘备派诸葛亮留守成都,而赵云则被他安排在江州,保护蜀军的后路。由于以上的三个主要原因,刘备亲自率军伐吴,没有让诸葛亮参与其中。

二、假如诸葛亮担任伐吴主帅会产生什么影响。

但是,刘备亲自率军伐吴并不是上策。且不论在战略上违背了两弱抗一强的原则,双方自相残杀,让曹魏坐收渔人之利。在战术上,也让蜀军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给蜀军制造了巨大的破绽。

当时黄权也向刘备进谏,说吴军骁勇善战,再加上蜀军位居上游,易进难退。如果刘备亲自指挥作战,一旦遭到挫折就很难控制局面。因此黄权请命自己在前方与东吴交战,刘备坐镇后方,掌控一切。黄权的这个建议是十分中肯的,但是刘备没有采纳。

刘备作为一国之君,亲自到前沿指挥作战,他使用的兵力必然是蜀国最大的兵力。而且刘备到前线指挥,他所在的地区就成为对方的主要突击目标。如果他遭到挫折,很可能会造成蜀军指挥不灵,全军崩溃的局面。因此,作为一国之君,刘备应该处于后方安全地域,策应各方面的作战为上。

可是,由于关羽、张飞的去世,刘备已经没有了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黄权虽然有才干,但并不具备击破吴军的能力。所以,刘备只能亲自担任前线的指挥。这个破绽被吴军统帅陆逊抓住,他先是用火攻打乱刘备的防御体系。然后,陆逊集中吴军主力,对刘备穷追猛打,迫使刘备一路逃亡。蜀军很多军队由于失去了刘备的指挥,被东吴各个击破。直到白帝城,得到赵云的增援,刘备才站稳脚跟,但是大军已经损失殆尽了。

如果让诸葛亮担任蜀军的统帅,发动对东吴的进攻,我们可以预期诸葛亮取得的战果不一定会比刘备强。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蜀军即便是遭到了失败,损失会要比刘备的小得多。这是由于战场形势和诸葛亮的用兵特点造成的。

首先,如果诸葛亮指挥伐蜀,就会避免刘备指挥的弊端。他可以采取黄权的建议,运用纵深配置战术来与吴军交手。这样,即便是吴军对蜀军进行反攻,也只能击败蜀军的前锋,而不能深入纵深,消灭蜀军的全部主力。诸葛亮能够在远离危险的地方运筹帷幄,对战局进行全面掌控。

其次,诸葛亮的谨慎性格,让蜀军难以取得突破。我们从诸葛亮的五次北伐战争,会发现诸葛亮指挥作战十分谨慎小心。这让诸葛亮在与敌人作战时,先为不可胜,然后寻找敌之可胜而击败之。如果双方公平交手,诸葛亮几乎没有败绩。可是遇上了司马懿那样死守不出的敌手,诸葛亮就束手无策了。

如果诸葛亮指挥夷陵之战,他遇到的陆逊采取的战术相比司马懿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陆逊不是吕蒙临终向孙权推荐的吴军统帅人选。再加上资历浅,书生出身,他的手下都不敬服。陆逊在面临蜀军和内部的双重压力,采取了退兵避让,固守不战的原则,和刘备对峙了超过半年之久,最后火攻破敌。

如果陆逊遇到诸葛亮,他也不会采取其他的战术,依然是固守不出。诸葛亮对此是没有特别的破解之法,他指挥的蜀军也会陷入对峙状态。因此,诸葛亮取得的战果不会比刘备取得的要大。

第三,诸葛亮指挥的蜀军不会遭受过大的损失。也正是由于诸葛亮谨慎的性格,他如果和陆逊进入相持状态,他是不会让陆逊找到击破自己的破绽的。刘备在和陆逊相持阶段,在无法迫使陆逊决战的状态下,将水军弃舟上岸,大军驻扎在山林间,来躲避酷暑。蜀军在七百里的距离里,屯扎了四十多个营寨进行防守。

蜀军的这种态势,让曹丕都看出了破绽。他评价刘备不晓兵,岂有连营七百里能够拒敌的。曹丕能够看出这个破绽,被刘备称为才能十倍于曹丕的诸葛亮岂能看不出来?因此,诸葛亮用兵的话,是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的。诸葛亮在北伐时,和司马懿对峙百余天,都没有让老奸巨猾的司马懿找到破绽,对付陆逊自然不在话下。

这样,陆逊将和诸葛亮长期对峙下去。即便是陆逊采取反攻,也会因为找不到诸葛亮的破绽,无法取得大的战果。而因为旁边有曹魏虎视眈眈,长期对峙对于东吴来说是很不利的。这样一来,很可能诸葛亮指挥的伐吴之战,会以东吴主动求和,答应蜀汉条件而告终。

结语:

在刘备发动的伐吴之战中,诸葛亮担任后方留守的任务,并没有直接参与作战。这是因为诸葛亮长于治国,军事能力不如刘备。再加上诸葛亮对伐吴持反对意见,这使得刘备决定亲自指挥作战,让诸葛亮镇守成都,保证自己的后勤补给及后方安定。

但是,刘备作为一国之君亲自指挥作战,让他成为了东吴反攻的突击目标。在东吴针对刘备的穷追猛打下,失去指挥的蜀军全军崩溃。如果诸葛亮指挥作战,会避免这些弊端。再加上诸葛亮性格谨慎小心,虽然他不能击破陆逊的防御,但也不会让陆逊找到自己的破绽。

这样,蜀吴双方将会长期对峙下去,分不出胜负。这种情势对东吴是极端不利的。这是因为曹魏在东吴边境集结了大批军队,对曹魏虎视眈眈。在外交上,曹魏一直对东吴施加压力,要求孙权送儿子当人质彻底归降。东吴在曹魏的压力下,很可能会主动向蜀汉求和,夷陵之战会以双方不分胜负的状态握手言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