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三年,这一年三朝元老张廷玉受到了为官47载第一个处分,虽然这个处分并不算大“罚俸一年”,但是这个常见的“较轻”处分,足以让张廷玉惊出一身冷汗。
处分张廷玉的原因是这样的,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身边发生了一件大事儿,乾隆皇帝一生挚爱的结发之妻孝贤皇后不幸病逝。这一突如其来的巨变,让表面上看似无大恙的皇帝,内心发生了巨大之变化,只可惜很多人并没察觉皇帝的心理变化。皇后去世,照例翰林院负责编写皇后的祭文。虽然这篇祭文从起草到形成成稿交给皇帝审阅之时,已然经过了多次检查,但是依然没能够逃脱掉吹毛求疵的皇帝的“法眼”。乾隆皇帝认为“泉台”一词用于寻常人家可以,以皇后之尊贵怎能用这样“粗陋”之词?因此,翰林院从上到下被皇帝处分个遍,负责翰林院的老臣张廷玉也没能够幸免于难。
图1 张廷玉(1672年—1755年)
对于张廷玉这个处分,横向比较,确实不值一提,因为这次葬礼倒霉的人之多和处分之重前所未有,翰林院的刑部尚书阿克敦就因为满汉翻译问题出了点纰漏,被乾隆皇帝拟罪“斩监后”。但是纵向比较对于张廷玉来说问题就严重了,这是他自康熙朝为官至今47载受到的第一个处分。以张廷玉为官之敏感性,不难察觉出朝野即将来临一场“大地震”。
其实,张廷玉早在此之前就已经察觉到了皇帝开始有意针对自己。在乾隆十年之时,一直与自己分庭抗礼,同为雍正皇帝器重的满洲大臣鄂尔泰病逝,显然朝廷的元老级人物只有张廷玉一人了。乾隆皇帝第一反应就是迅速提拔自己心腹,同样年轻的满洲政治新星讷亲,以“满汉同列,以满为尊”之名义,将讷亲之列班排在张廷玉之前。搞得讷亲自己都不好意思,赶紧上书请辞,说明凭借自己的资历怎么能排在三遍元老之前?但是,乾隆皇帝还是委婉的拒绝了讷亲之请,坚持让讷亲排名靠前。这明显是对张廷玉的打压。
图2 乾隆皇帝和他的护卫(画报)
这些信号都让张廷玉感觉自己是到了想方设法全身而退的时候了。张廷玉明白,鄂尔泰虽然与自己过不去,但是唇亡齿寒。鄂尔泰一死,讷亲等年轻权贵不足以遏制自己,所谓树大招风,自己必然成为众矢之的,自己很容易会被皇帝重点“盯”住。所以,受到处分的张廷玉决定打辞呈告老还乡。
可惜乾隆皇帝并没有同意张廷玉的请求,理由是张廷玉受雍正皇帝厚恩,死后要配享太庙,这么高的荣誉怎能提前退休?言外之意,你张廷玉得为爱新觉罗家族干到死才行。这次请辞没能成功,只是谁也没想到,这成了张廷玉晚年厄运的开始。
张廷玉确实是大清王朝官场上的神话,这除了个人能力出众之外,他自己还有一些为官“诀窍”之道,其中一条就是:不图好虚名。就是自己无论做了什么都不争论功劳,功劳都是皇帝的,自己就是皇帝的助手而已。所以,翻阅大清王朝历史典籍很难发现有张廷玉做了什么事情,说了什么至关重要之话的记载。然而,晚年的张廷玉还是在名誉上栽了跟头。缘由还是在“死后配享太庙”。
图3 张廷玉 书法手稿
“配享太庙”对于张廷玉这样的文臣来说,那简直就是天大的荣誉,为了保住这荣誉张廷玉干了一系列的蠢事。年老力衰的张廷玉一再请求退休,乾隆皇帝一想,这老爷子勤勤恳恳为我爱新觉罗家族奉献这么多年,同时也是自己的老师,恻隐之心就同意张廷玉的哀求,也想就此成就一段君臣和谐之佳话。
张廷玉接到退休消息先是高兴,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安徽老家,但是接下来他就不安定了。他担心那些追随鄂尔泰之人在皇帝面前进献谗言,让自己“配享太庙”的事泡了汤,于是他竟然豁上自己的老脸去求皇帝写一份“保证书”,保证会让自己身后的名誉。这简直是荒唐至极之举,乾隆皇帝很不高兴,因为自己从来没说过要剥夺张廷玉的名誉?当然还是本着送佛到西,乾隆皇帝给他写了保证书。乾隆皇帝本以为第二天早上,张廷玉会亲自来叩谢皇上恩典,然后顺水推舟,成全了张廷玉,让他衣锦还乡。然而,张廷玉竟然让自己的儿子来代替自己谢恩。对于乾隆皇帝来说,这是对自己的藐视。乾隆皇帝愤怒的要求军机处拟定谕旨,让张廷玉“明白回奏”!
图4 清朝军机处内景之一
当时军机大臣汪由敦乃张廷玉之门生,一看乾隆皇帝发火了,赶紧私下潜人去张家报个信,好让老师有个准备。谁承想,老糊涂的张廷玉竟然在谕旨未发之时,早早就跪在皇宫门口给乾隆皇帝认错了。这一次,到底被乾隆皇帝抓了个“现形”。
现形?没错就是现形。乾隆皇帝第一反应就是,命令张廷玉“明白回奏”的谕旨尚未下达,你张廷玉就早早跪在我的门前请罪,这明显是军机处有人泄密。泄密之人汪由敦乃张廷玉门生,这明显就是师门朋党,否则汪由敦怎会如此胆大妄为?
原来,乾隆皇帝之所以“盯”紧张廷玉,就是为了通过搞臭张廷玉而打击朋党。乾隆皇帝心里知道,张廷玉多年身居高位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朋友圈”。不过话说回来,这“朋友圈”和朋党之间概念模糊,完全在于皇帝怎么看了。雍正皇帝认为张廷玉的朋友圈没有什么威胁,而乾隆皇帝不这么看,他认为大臣之间以某种关系出现裙带,这就是朋党之嫌疑,他想利用打击张廷玉这个契机,粉碎朝廷一切朋党之苗头。同时,对于后来人更是起到以儆效尤,从而达到防微杜渐之作用。只可惜,在此之前,张廷玉做事不留明显痕迹,皇帝虽然怀疑却无从下手。但是,今天张廷玉被乾隆皇帝逮了个正着。
图5 张廷玉负责编著的《明史》
接下来批判张廷玉之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刑部给出的处理意见是:罢黜张廷玉一切荣誉与官爵,配享太庙那就更是痴心妄想,甚至应该拟定斩监后。乾隆皇帝当然不能如此“绝情”,斩监后就不必了,没那么严重,至于“一切荣誉与官爵必须罢黜”这一条,乾隆皇帝做法很讲究,皇考(雍正皇帝)赏赐他配享太庙的荣誉我先给你保留,但是我自己给你的荣誉必须收回,于是罢黜了张廷玉伯爵爵位。受了严重打击的张廷玉,一心逃离这人间炼狱一般地官场,他又不知趣的在皇长子永璜薨世丧礼刚过之时,再一次提出了辞官回乡之请求。这一次,乾隆皇帝彻底收起了优容,以张廷玉为永璜老师却毫无悲伤之情为由,终于罢黜了张廷玉配享太庙之资格。张廷玉一生兢兢业业,为大清王朝鞠躬尽瘁,到头来落了个灰头土脸“逃”回了安徽老家。
应该说,张廷玉的悲惨结局,有因追求身后名誉而咎由自取之因素,但是更主要还是乾隆皇帝的有意针对。这是乾隆皇帝个人政治手腕的展示,更显露出统治者之无情。在稳定全局之大方针之下,一切人和事物都可以是皇帝利用的工具,张廷玉当然不会例外。
图6 张廷玉书画作品
虽然张廷玉卷铺盖“滚蛋”了,并且被彻底打倒搞臭,“张党”被消灭于无形,但是乾隆皇帝并没有完全放下心来。就在这时,四川学政朱荃因贪污被下了大狱,而这位朱荃当年就是张廷玉举荐的,而且现在还是张廷玉的亲家,于是乾隆皇帝“莫须有”的又说张廷玉有罪,勒令收回前朝皇帝恩赏给张家的一切物品。其实,收回物品只是表面目的,仅是个幌子。
乾隆皇帝特地安排满洲近臣德保前往张廷玉老家执行没收工作,临行前特地嘱咐了他几句。结果这位仁兄带了大队人马前往张家,将没收工作变成了抄家,将张家翻了个底朝天,将所有带有文字之物都带走,同时更是清点了张家的家产。张家人只能惊恐地站在院落中等待着。抄家工作虽然完成,但是在对张廷玉文字进行查阅的时候却毫无收获,德保真的对这位张阁老佩服的五体投地。因为曾经身居高位的文臣,难免会在退休之后写一些回忆录之类的书籍,书籍中更会对一些史实品评一番,但是张廷玉并没有留下任何议论朝政以及品评朝廷人物之类的文字。也许对我们这些想要真实了解历史的后人来说,是一种缺憾,但是正是张廷玉的这份谨慎,救了张家老小的命。
图7 张廷玉墓园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
这样的结果难免令乾隆皇帝尴尬难堪,为了挽回一点面子,乾隆皇帝特地下了一道谕旨,说明是德保领会错了自己的意思,才自作主张地抄了张廷玉的家。其实,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乾隆皇帝这是给自己找台阶下。他德保胆子在大,没有皇帝的直接授意,也不敢抄三朝元老的家,而且事后德保也没有受到什么处分,怎么回事就更不言而喻了。
乾隆二十年,张廷玉病逝的消息传到了紫禁城。乾隆皇帝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心头还是一颤。回想起这位即是自己的老师,又是自己的助手,同时更被自己彻底搞臭而郁郁而终的张廷玉,恻隐之心还是涌上心头,既然张廷玉已经没有了威胁和利用价值,就还给他配享太庙的荣誉吧。为此,乾隆皇帝特地写了一首诗,大体意思就是说,张廷玉虽然有过错,但是我还是大度地原谅了他,准许他配享太庙,泉下有知的张廷玉不知道得怎么感谢自己。
这位大清王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人大臣,这份身后之荣真是来之不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