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吞山河的刘裕:从寄人篱下到南朝第一帝

上中学的时候学到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那里面有一句“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时隔多年,再念起这句时,那幅荡气回肠的历史画卷依然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或许对辛弃疾来说,寄奴早已不是一个历史人物,而是一个符号,一个寄托了他北伐理想的符号。那么,寄奴究竟是谁?他的一生又经历了怎样的传奇?

一切的故事都要从晋哀帝兴宁元年三月壬寅日说起。

01.

这一天江南丹徒县诞生了一个男婴。这个孩子姓刘,名裕,小名寄奴。那个年代的刘姓家族往上追寻自己的祖先,往往都会追寻到汉朝皇室,刘裕也不例外。他的远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只不过这个显赫的祖宗并不能改变刘裕家境贫寒的命运,他的母亲生下他后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刘翘无力请乳母给他喂奶,决定要抛弃他。所幸,上天并没有抛弃刘裕,他的姨母主动承担了哺育他的任务,这才将他养大。

长大后的刘裕身长七尺,风骨奇伟。只是那时他家境贫寒,父亲去世后,他只能靠砍柴、种地、打鱼和卖草鞋来维持生计。不过刘裕并不因此气馁,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当年也曾织鞋贩履,他相信他的鸿鹄大志早晚有一天会实现。

相传有一日,刘裕曾经游览京口竹林寺,感到疲倦,于是就在寺内讲堂里睡着了。一众僧人见他衣衫褴褛,大感不快,正要下逐客令,突然发现他身上浮现出了五色龙形物体,大吃一惊。刘裕被僧人们的喧哗声吵醒,问他们吵闹的缘由。僧人们据实对他说了,刘裕听后非常开心,认为这是自己将来大贵的预兆。

刘裕胸怀大志,不甘心埋没于田垄之间,于是决定要离家投军。

02.

刘裕辞别继母,投奔了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军队。孙无终见他相貌堂堂,身材魁梧,知道他不是平常的庸碌之徒,于是把他当成亲信,不久又提升他为司马。晋安帝隆安三年,大名鼎鼎的“海盗王”孙恩起兵造反,朝廷派前将军刘牢之前去镇压。刘裕得到了孙无终的举荐,在刘牢之帐下做了一名参军。

刘牢之命令刘裕领兵去侦察敌军的动向,结果碰到了几千反军。面对敌方数倍于己的兵力,刘裕并没有感到慌乱,反而一马当先,英勇杀敌,一直拖到援军到来,把对方打得大败,把孙恩赶回了海上。

孙恩虽然吃了个大败仗,但他具有小强一般不怕死的精神,数次卷土重来。可惜的是,他遇到了他的天敌刘裕。孙恩悲惨地沦为了刘裕的经验卡,每次都被刘裕打得屁滚尿流,最终投海自尽。

是金子总会发光,在实战的磨练中,刘裕的军事才能得到显露,他不但作战勇敢,而且还足智多谋,善于以少胜多。朝廷认可他的功绩,加封他为建武将军。

b/5c778ac6ca0c0.png"/>

03.

虽然平定了孙恩之乱,但是这场起义让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晋王朝雪上加霜。朝廷的大厦已经摇摇欲坠,不少渴望取而代之的野心家们开始蠢蠢欲动,桓玄就是其中之一。桓玄本是荆州刺史,统领着荆、江八州的军事,他一作乱,威胁非常大。郁闷的朝廷只好让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去征讨桓玄。

司马元显调遣刘牢之为先锋,刘裕也随之前往。谁知这东晋朝廷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刘牢之对司马元显十分猜忌,害怕司马元显立下战功后回到朝廷对自己不利,决定秘密联系桓玄,准备一齐对付司马元显。刘裕听到这个消息后,极力劝阻,但是被自己的小聪明冲昏头脑的刘牢之完全没当回事儿。

桓玄就这样十分顺利地杀进了建康,可怜的司马元显还没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脑袋就已经搬家了。刘牢之自以为妙计天衣无缝,却没有想到他马上就要为他的愚蠢付出代价。桓玄刚除掉司马元显,就封刘牢之为会稽内史,实际上是剥夺了他的兵权。刘牢之这才意识到桓玄的真面目,但是已经为时已晚。刘牢之匆忙纠集残兵败将,准备殊死一搏,但此时的他在桓玄面前就如同一只蝼蚁一般。桓玄轻而易举地击败了刘牢之,迫使他最终自缢身亡。

不久之后,桓玄正式篡位,废晋安帝为平固王。刘裕审时度势,知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好暂时屈从于桓玄。大丈夫能屈能伸,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刘裕的这招缓兵之计成功的为自己争取到了时间。

04.

元兴二年,“海盗王”孙恩的妹夫卢循再次起事,桓玄派刘裕讨伐。刘裕对付孙恩有一套,对付孙恩的妹夫也是丝毫不含糊,把卢循杀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桓玄见刘裕英勇善战,不再忌讳他降将的身份,反而对他青眼相加,觉得自己将来北伐中原的宏图大业一定少不了刘裕的参与。

桓玄的妻子刘氏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女子,他多次对丈夫说:“刘裕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肯定不会甘心久居人下,应该趁早除掉他。”可惜桓玄并没有听进去。由此可见,历史上从不缺少提出建议的智者,缺少的只是听取建议的耳朵,比如项羽,比如桓玄。

只不过桓玄的丧钟要比项羽更快地敲响,元兴三年,刘裕以打猎为由,联合刘牢之旧将何无忌举兵造反。京口一战中,刘裕击败了桓修,声势大振,天下闻名。四方诸侯早有对桓玄不满者,纷纷起兵相应,推举刘裕做盟主。刘裕节节胜利,一路杀进建康,诛杀窃国大盗桓玄,拥立晋安帝复位。晋安帝重新登基,追叙讨贼功绩,封刘裕为豫章郡公。

刘裕历经孙恩作乱、牢之被杀,桓玄篡位等一系列事件后,心智和胆识逐渐成熟,志向也更加远大,开始步步为营,精心谋划,逐渐地掌握了朝政大权。

05.

东晋偏安一隅,晋安帝实际上不过是个江南国主,只拥有半壁江山。东晋自立国以来就不断受到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祖逖、桓温等人都曾北伐,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义熙五年,南燕攻打东晋,在淮北地带大肆掳掠。刘裕决定提高东晋的声威,准备北伐。

在北方诸国的眼中,东晋一直都是羸弱不堪的形象,南燕国主慕容超更是完全不把东晋放在眼里,认为此战轻而易举就可取胜。他哪知刘裕的厉害,结果被打得大败。刘裕趁胜追击,灵活运用兵法谋略,把自己的军事才能发挥到了极致。慕容超率数十骑准备突围,被刘裕捉拿,南燕就此灭亡。慕容超被押送到建康,就地斩首。

经此一役,刘裕声势大振,不管是东晋内部,还是长江以北诸国,都知道刘裕的勇猛。尽管刘裕声名在外,但还是有不怕死的撞上来,孙恩的妹夫卢循和荆州刺史刘毅都接连叛乱,结果全被刘裕轻松平定。

此时的刘裕已经开始将他心中的宏图伟业一步步变成现实,义熙八年十二月,刘裕准备攻打蜀地,他提拔朱龄石为益州刺史,命令他领兵伐蜀。临行前,刘裕将一封密函交给朱龄石,嘱咐他一定要在大军到达白帝时才能打开,所以连晋军自己都不知道具体的进攻路线,蜀军更是无法窥探刘裕的意图,刘裕兵行奇招,晋军一举击溃蜀军,让巴蜀地区再度并入到晋朝的版图。

06.

晋朝宗室司马休之占据荆州,拥兵自重,刘裕出兵讨伐,战胜司马休之。至此,自桓玄作乱以来混乱的南方局面彻底到得到解决,东晋的每一寸土地全都服从刘裕的命令,此时的刘裕已是位极人臣,做到了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恰逢此时北方的后秦发生内乱,政权不稳,刘裕认为这是攻灭后秦的大好良机,亲率大军分四路北伐,晋军进展神速,十月就占领了洛阳。义熙十三年,刘裕让自己的儿子刘义隆镇守彭城,率军继续北上,与北魏的军队发生激战。为了击败屡屡进袭的魏军,刘裕命令朱超石领数千勇士,携带强弓劲弩,射杀魏军。魏军大败,死尸遍野。八月,刘裕进军潼关,与诸部会和。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刘裕听从了王镇恶的建议,从黄河入渭水,直逼长安。王镇恶突破潼关防线,领兵长驱直入,一举攻下长安,后秦正式灭亡。

刘裕的军队在北方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占领长安的刘裕准备稍作休整,经略关中,图谋收复北方,山河一统。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东晋朝廷的后方出了事。刘裕十分信任的刘穆之突然病死,晋朝内部开始发生内讧。刘裕忧心朝廷的局势,决心班师回朝,留下刘义真等人镇守长安。

虽然整个北方没有统一,但是潼关以东的部分关中之地和河南全境尽为刘裕所有,显赫的军功让刘裕在朝中的地位更是无人撼动。

刘裕十分清楚,他离那个梦寐以求的位置仅有一步之遥。

07.

义熙十四年十二月,刘裕指派王韶之缢杀晋安帝,立其弟司马德文为帝,就是晋恭帝。元熙二年,刘裕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建元永初。就这样南朝第一个也是最强大的王朝南朝宋正式建立。

刘裕称帝后,废除苛繁法令,让民众休养生息,发展生产。与晋朝皇室的挥霍无度不同,刘裕本人崇尚节俭,不喜奢华,南朝宋在他的治理下越来越强盛。

纵观刘裕的一生,从底层奋起,平定南方割据势力,北灭南燕、后秦,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将魏晋以来的门阀政治冲得七零八落,真正担得上“南朝第一帝”的称呼。

什么是英雄?英雄尽管出身寒微,但是始终不会放弃心中的理想,历尽千难万险也要将它实现,是金子总会发光,刘裕如此,我辈亦是如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