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要北征乌桓?原因是什么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东汉王朝名存实亡。此时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断剿杀其他地方割据势力,势在统一北方。而此时的乌桓首领蹋顿,也称霸一方,成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袁绍,袁绍的河北四州已全部落入曹操手中,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袁绍死后,公元205年,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投奔北方的乌桓部落。由于曾经得到过袁绍的帮助,袁尚、袁熙在乌桓暂居下来,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袁尚、袁熙便开始纠集力量攻击曹操,以图报仇。三郡乌桓也经常与曹操为敌,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四月,三郡乌桓进攻鲜于辅于犷平(密云县东)。曹操率兵前往援救,乌桓于是出走塞外。三郡乌桓曾攻破幽州,掠抢汉民十余万户,且欲助袁熙、袁尚恢复故地。

b/5ccf9ea13e0c5.png"/>

曹操深知,不征服乌桓,不扫除袁氏残余势力,北边的局势就不可能真正稳定下来。为了消灭袁绍余部,曹操决定北上征讨乌桓,解除后顾之忧。曹操认为有必要在北方进行最后一次征战,但又一时下不了决心。因为远征乌桓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须在人力、物力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他最担心的就是南边紧靠自己领地的刘表趁机袭击自己的后方。

但是谋士郭嘉的一席话彻底打消了曹操的这个顾虑。郭嘉看出了曹操为此犹豫不决,于是说:“曹公虽然威震天下,但乌桓仗着离我们很远,必然没有防备,我们可以乘其不备,发动突然袭击,这样肯定可以将其一举歼灭。过去袁绍有恩于乌桓,现在袁尚兄弟又留在那儿,对我们来说这终究是一个隐患。再说,现在青、冀、幽、并四州的人,只是迫于形势归附了我们,并没有得到我们多少好处。如果我们舍北而征南,袁尚就会借助乌桓的力量,招纳旧部,一呼百应,使蹋顿产生入侵的野心,这样一来,恐怕青、冀二州就将不再属于我们了。刘表这个人,不过是一个清谈客罢了。他对刘备所抱的态度是矛盾的:重用刘备吧,怕控制不住刘备;不重用吧,刘备又不肯真心实意为他出力。因此,即使我们动用全部军队远征乌桓,刘表也不会有大的举动。曹公不必为此多虑。”

曹操并没有急于点头,而是继续听郭嘉的分析。郭嘉分析认为:刘表尚不足惧,也不会因为刘备的怂恿就贸然和曹操作对。二刘之间并不是真正亲密无间的,他们的这种关系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真正联合起来攻打曹操的后方,根本没有必要顾虑这些。所以,郭嘉力主北击乌桓。

a/5ccf9eafd8ba7.png"/>

于是,曹操下决心去除这块心病。其实,曹操对此早有准备。早在公元206年,曹操就接受了董昭的建议,动用大批民工开凿了两条水渠,一条是平虏渠,一条是泉州渠。以便于运粮北上。平虏渠自呼沦河(今河北保定滹沱河)入泜水(今天津市海河上游),泉州渠自河口入潞河(北运河之上游,流经今北京密云县东之鲍丘水亦称东潞水)以通海。另外,曹操还做了人心准备,在建安十二年(207)二月,下了一道《封功臣令》,有20多名功臣被封为州侯,其中还指派了日后管理乌桓的官员。

一切准备就绪,曹操采纳谋士郭嘉又说:“兵贵神速。现在我军袭击千里之外的敌人,辎重太多,行动迟缓。如果敌人得到消息,必然预作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装快速前进,以出其不意打击敌人。”于是曹操便率兵轻装简行,千里突袭,疾进千里突袭乌桓,并重礼聘请隐居在徐无山(河北玉田县西北)的右北平义士田畴为向导。由于夏季多雨,道路积水泥泞难行,乌桓人在沿途险要的地方派兵把守,以为曹军无法越过。谁知田畴带领曹操的军队沿着旧北平郡治平刚(辽宁凌源以西)取道出卢龙塞(河北喜峰口)直奔柳城(辽西乌桓蹋顿的统治中心、今辽宁朝阳西南)。来到城外约二百里时,乌桓才惊觉,于是慌忙仓促组织数万人在凡城(辽宁朝阳市附近)迎战曹操。

b/5ccf9ebdc1664.png"/>

开始时战事的进展并不顺利,乌桓虽然仓促应战,但由于曹军不仅人数少,而且辎重都在后面,前军甲兵又少,许多人不禁有些胆怯。两军从早晨混战到傍晚,此时曹军几近不支,纷纷败退下来,乌桓蹋顿坐在青牛驾辕、黄色伞盖遮蔽的车账之上,得意地观战。

曹操没想到形势对自己这么不利,正在愁眉不展之时,手下大将张辽忽然一声大喊:“主公平时厚待我们,此时不战更待何时!”说完,撕下手中扛着的帅旗挺起旗矛,策马疾速下山,在乌桓兵众一片惊呼之中,张辽直奔毫无准备的蹋顿青牛车帐前,一矛把蹋顿刺下车来,割下首级,大呼着率军冲入乌桓军中。乌桓部众毫无准备,遂散乱崩溃,四散而逃。曹军乘势追击,当场“斩蹋顿及名王以下,胡(乌桓)、汉降者计二十余万口”,直追逼至柳城之下,楼班、苏仆延、乌延与袁尚、袁熙等人逃跑后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公孙康畏惧曹操势力,怕得罪了曹操,于是将这些人全部斩首后将首级送给了曹操。

三郡乌桓平复后,曹操把他们的余众一万余落全部迁入中原,曹操将所获的乌桓兵众,通过精选和整编,改编成精良的骑兵部队,仍由乌桓的王、候大人率领随同曹操转战南北。

从此,乌桓渐渐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