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铁木儿有什么过人之处能让40多位公主自愿嫁他?

你们知道元朝权臣有何魅力,为何皇后成他王妃,40多位公主自愿嫁他,接下来知秀网小编为您讲解

古时候皇帝虽然是九五之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也有不少傀儡皇帝。他们之所以成为傀儡,皆因身边有权臣操控。

曹操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汉天子成为木偶皇帝。明熹宗沉迷于做木工,朝廷被宦官魏忠贤掌控,并号称“九千岁”。北周权臣宇文护,前后诛杀三位皇帝,这一行为在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是元朝有一位权臣,可称为真正的人生赢家,不仅权倾朝野,还让元朝皇后成为自己的王妃,以及40多位公主,都心甘情愿嫁给他。这个人究竟是谁?这位元朝权臣到底有何魅力,能享受古代男性梦寐以求的生活?

一、初出茅庐

今天要说这位主人公,名字叫伯牙吾台·燕铁木儿,是中国元朝蒙古族人,其父亲是元朝重臣床兀儿,他是床兀儿的第三个儿子。

燕铁木儿从小天资聪颖,后来成为元武宗的近身侍卫。由于多年来尽忠职守,所以燕铁木儿深受元武宗喜爱。后来燕铁木儿升了官,成为左卫亲军都指挥使,开始接触到了兵权,也为今后走向权臣之路定下基础。

元泰定帝即位之后,燕铁木儿又被升任为佥枢密院事,在朝中的地位日渐提高。这时候的他,拥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加上深受皇帝信任,所以在朝堂上,燕铁木儿的话极具分量,不少人也开始巴结他。

二、权力剧增

致和元年,泰定帝在围猎时突发重病,于是回上都养病。这时候燕铁木儿奉命留在大都,掌管着大都的宿卫军。不得不说,这是泰定帝最错误的决定,因为他一驾崩,燕铁木儿就掌控了大都的兵权。

由于泰定帝是突然驾崩,还来不及定下继承人,这时候燕铁木儿,便联合其他拥护他的势力,向文武百官施压,要拥立元武宗的次子为新帝,也就是元文宗。

史书记载“泰定帝崩于上都……燕铁木儿时总环卫事,留大都,自以身受武宗宠拔之恩,其子宜纂大位……会集百官,执中书平章乌伯都剌、伯颜察儿,兵皆露刃,誓众曰:‘祖宗正统属在武皇帝之子,敢有不顺者斩。’”

元文宗即位以后,遭到元朝文官以及诸王的反对。因为按照规矩,应该是由武宗长子来继位,燕铁木儿不顾礼法,私自拥立武宗次子即位,双方因此事争执不下,于是爆发了“两都之战”。

上都的反对派,拥立泰定帝的儿子即位,并向大都发起攻击。燕铁木儿亲自出马,带领大都兵马迎击,上都的兵马哪里是燕铁木儿的对手,很快就被平息了。元文宗为了奖励燕铁木儿的拥立之功,便封他为中书右丞相,赐爵太平王,并加“答剌罕”称号。

“答剌罕”称号相当于清朝的铁帽子王,不过拥有的权力更多,包括可以世代相袭免死,可自由出入宫禁,甚至可以享受皇帝礼节。是真真正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三、夺回权势

原本应该是元武宗的长子继位,但当时长子流落在外,所以燕铁木儿拥立了元文宗为帝,元文宗当时也许诺,说这个皇位本来属于哥哥,将来如果哥哥回大都,自己将归还皇位。结果武宗长子后来果然回到大都,元文宗遵守诺言,将皇位让给哥哥,是为元明宗。

元明宗在外漂泊已久,不知朝中情况,也和燕铁木儿没什么交情。所以他一即位,就不满燕铁木儿权势过大,便想尽办法要除掉他。

元明宗开始培养自己的心腹,暗下打压拥护燕铁木儿的官员,当时也起到一些效果。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元明宗仅在位半年,就突然在南下的途中驾崩。原本一些官员受到皇帝打压,已经开始疏远燕铁木儿,但元明宗的突然暴毙,令这些人怀疑是燕铁木儿做的,便又吓得开始巴结起来。

于是燕铁木儿又重新夺回权势,元文宗也再次成为皇帝。

史书记载“庚寅,明宗暴崩。燕铁木儿以皇后命奉皇帝玺宝授文宗……己亥,文宗复即位于上都。”

四、耽于享乐

拥有无上权力之后,燕铁木儿就开始享受生活了。他十分贪图美色,凡是被他看中的人,全都被纳为小妾。

当时泰定帝驾崩之后,按照规矩,他的后妃要发配到安东州,元文宗便派燕铁木儿一路护送。燕铁木儿看到泰定帝的皇后八不罕长相貌美,竟连同另外两个妃子,一起收为自己的妻妾。就这样,泰定帝的皇后,便成为燕铁木儿的太平王妃。

这还不算什么,后来元朝宗室的40多位公主,全部自愿嫁给燕铁木儿,她们为何要这样做呢,难道是因为燕铁木儿有特殊的魅力?

如果真要说他有特殊魅力,那么这个“魅力”,就是燕铁木儿的“权力”。

当时这些宗室公主,大多都是因为政治斗争受到牵连,为了保住自己,只有嫁给燕铁木儿。有的虽然还没受到波及,但迫于当时的形势,也只好依附于权势最大的燕铁木儿。

那皇帝为什么不阻止呢?他倒是想,也没那个胆啊!燕铁木儿当初可以拥立他为帝,现在也可以将他拉下来,所以元文宗也无可奈何。不仅如此,元文宗还让自己的儿子,认燕铁木儿为养父,可见燕铁木儿当时的权势,已经凌驾于皇帝之上了。

什么都有了的燕铁木儿,整天沉迷于女色,最后因为荒淫过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历史上并未记载其出生年月,所以不知他去世时多大年龄。但随着燕铁木儿的去世,元朝皇帝总算是摆脱了做傀儡的命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