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生卒年不详,字伯灵,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兵圣”孙武的后人。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战国时期齐国著名军事家孙膑的名字家喻户晓,如今提起依旧如雷贯耳。但其实,"孙膑"并不是真名,他的本名叫孙伯灵,这在山东孙氏族谱上是可查的。他之所以被称为"孙膑",是因为遭受了古代一种极为残忍的酷刑:膑罚。
《素问》载:"刺膝膑为液,为跛。"《灵枢》载:"巨屈者,膝膑也。"书·刑德》载:"放膑者,脱去人之膑也。"通过这些古籍记载可以得知,"膑"的意思就是剔掉膝盖骨,导致受刑者双腿残疾的一种刑罚。
对孙膑实施这项刑罚的人,便是他的师哥庞涓,二人同属鬼谷子门下。
普遍流传的版本是这样说的:二人下山后,庞涓出仕魏国,但他嫉妒心和攀比心很强,认为自己才能不比孙膑,害怕被超过,所以偷偷派人监视他。后来,庞涓又设计将孙膑骗到魏国,并对其处以膑刑和黥刑,让他无法行走、容貌受损,并因此无法出任官职,就此隐没于人世。
而齐国使者在结识孙膑之后,认为他是不世之才,所以将他偷偷带回齐国。后来,孙膑在桂陵之战中上演了著名的"围魏救赵"的戏码,不仅拯救了赵国,更力挫庞涓带领的魏军,完成复仇。再后来,孙膑又在马陵之战中再次使用围魏救赵的战术,率军奇袭魏国首都大梁,这一战不仅使魏国丧失霸主地位,还让庞涓死于乱箭之中。
可是,这个故事却有些疑点。其一,庞涓身为战国初期魏国名将,又拜于名士鬼谷子门下,他为什么要那么小肚鸡肠地死盯着孙膑不放?战国名将、军师辈出,如果庞涓如此嫉妒,恐怕要被气死了吧?这说明,他与孙膑之间必有蹊跷。其二,庞涓连续两次上了同一个当,最后还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会这么笨吗?
1972年,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汉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其中就有《孙膑兵法》,它详细记载了"围魏救赵"的具体细节。看完之后才知道,孙膑真是个狠人。话说,魏军围困赵国城都,齐国田忌准备与魏军硬碰硬,但胜算不大,于是孙膑劝他采取"攻其所必救"的策略,转而攻击魏国的大梁。
孙膑提出这个想法是有目的的:其一,赵国虽然是齐国盟友,但毕竟不能同心,所以他想先让赵国在魏军的猛烈攻击下受到损失,以打击赵国的势力;其二,魏军正在赵国作战,如果再马不停蹄回来救自己,必定兵疲马乏,战斗力大大削弱。
可问题来了,怎么才能让魏军回援大梁呢?可别以为庞涓和魏国其他人都是傻子,他们早就预料到了"趁虚而入",所以在大梁布下了充足的军力。于是,难题就抛给了孙膑,他必须想方设法让庞涓相信他们是来真的。
田忌问孙膑:"事将何为?"孙膑回到:"都大夫孰为不识事?"田忌答:"齐城、高唐。"孙膑向田忌要了一份名单,齐国最不会带兵打仗的两个人,即齐城、高唐。他让二人去干什么呢?
去攻打魏国首都大梁的门户平陵,也就是最难攻打的地方。但孙膑并不企望二人能够胜利,只是让他们去送死,当作引诱庞涓的牺牲品罢了。
果然,齐城、高唐两位将军外加成千上万名士兵视死如归,战死在平陵,这让魏王和庞涓都慌了:势头这么猛,看来齐国是抱着必胜的决心来的。所以魏王赶紧召回庞涓解围。庞涓奉命回驰,却被早已埋伏好的孙膑打了个措手不及,落得大败。
孙膑为获得胜利,不惜牺牲己方将士,可谓毒辣。古人云,慈不掌兵,这句话对孙膑来说非常恰当,而且这份狠毒是在骨子里带着的。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当初孙膑与庞涓同窗之时,庞涓一定是对孙膑的不慈早有芥蒂,所以才会在出山后的第一时间阻止孙膑的发育。一个"膑刑"与几千人的性命相比,究竟哪个更残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