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楼阁图》是明代著名画家仇英创作的一幅山峰楼阁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画面内容
画面青山白云,翠竹苍松,水阁临流,阁中二人对坐观望山景。构图左右对称,趋于平衡,突破边角之景;用线细劲而含蓄秀润,少刻露之痕;皴法中夹以类似折带、乱柴皴的短斫,显得随意灵动;墨色轻淡融和,色调明快。如杨翰在《扫石轩画谈》中所评:“笔笔皆如铁丝,有起有止,有韵有情,亦多疏散之气,如唐人小楷、令人探索无尽。”
画面上方楷书为陆师道所提,乃明代官员,师承文徵明,严整恭谨的概述与仇英的画面配合的相得益彰。
作品赏析
《仙山楼阁图》脱胎于南宋“院体”,又兼容文人画之长,具雅逸之致。特写的景致,劲遒的松枝,坚峭的山石,劲利的用笔,以及小斧劈皴等,都存“院体”遗规。
楼阁画屡见诸仇英笔端,是其钟爱和擅长的题材。着力越多则功力越深,此幅即是仇英功力彰着的传世佳作。此作既显“院体画”之功力,又具“文人画”之逸趣,工细雅秀,含蓄藴藉,色调淡雅清丽。画中苍山翠树,水阁临流,青山隐隐,阁中二高士对坐博弈,一童子垂目伺立,阶下仙鹤、桥上逸士、琴童,轻淡融合,见出尘之韵致。
此图作于嘉靖29年(1550年)仇英时当60岁左右,其见识与技艺已臻顶峰,笔下更为疏放简洁,“工”、“写”自如。此作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仇氏《仙山楼阁图》为同年所作(此幅晚于台北故宫月余),尺寸相近、风格相似,用印相同,至于楼阁描绘,此本较之台北故宫本更为工细入微,不失为仇氏晚年力作。
此图曾为“大风堂“收藏,著录于《大风堂书画录》中,轴景象开阔,气魄宏大。画面层次分明,前景开阔的水面上陂陀半露,长松耸立,虬枝苍茫;中景山壁开合处云雾缭绕,仙宫重重隐现其中,但见玉阶黛瓦,粉墙朱栏,庭前碧树,阶下仙鹤,其中人物或手谈、或抱琴、或高坐,真可谓神仙中人;远景危峰直上,青山隐隐,渐远渐消。画上篆书款:“仙山楼阁。嘉靖庚戌三月仇英实父制”,下钤“十洲”朱文葫芦印及“仇英之印”白文方印,都是仇英常用的印章。
签条为大千先生所题:“十洲仙山楼阁真迹,人间至宝,大千供养”。图中张氏昆仲钤印累累。其中“别时容易”、“大千好梦”、“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都只在张氏所钟爱的藏品上才钤用。而“迟秋簃”、“球图宝骨肉情”更为少用,只在“大风堂”极重要和至精的藏品和画作上才会出现。
明人古迹精品流传五百年,并得巨匠庋藏并得佳题,可谓神物有灵,堪为艺坛重宝也。
仇英于绘画六法精通,山水、人物、花鸟皆擅,而尤其以人物中之仕女、山水中之青绿为世人所重。这张《仙山楼阁图》正是仇氏典型的青绿山水。仇英的山水画,继承的是两宋整饬精工的“院体”风格,此画山石硬朗峭利,笔法上以李唐、刘松年的小斧劈皴为主,相比仇英一些完全临古的作品,笔意显得较为随意疏简。近景处的几棵松树,枝干多节而虬曲,骨意嶙峋,颇有几分马远、夏圭的趣味。远景的山峦不作皴笔,直接以墨色及花青渍染而成,这正是南宋院体山水的一个特色,仇英在他的青绿山水中也多有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