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李白,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古人读书是为了什么?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能多种多样,为了陶冶情操,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为了考取功名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等等,其实古代的读书人多数都是为了能够通过科举入仕,不管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条件,还是为了心中远大的抱负,毕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可见功名对古人的影响之大,考取功名入朝为官或许是古代大多数人的理想了。杜甫曾经写过一首诗,这些描写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看到这,一个心中有诗有酒,心无天子,心无功名,的诗仙跃然浮现在纸上,然而,李白真的对入仕做官没有兴趣吗?
李白出生在盛唐时期,年少之时开始读书,十几岁的时候已经颇具文采,受到了当时一些名流的推崇。可惜的是李白因为家庭原因不能参加科举,只能通过举荐。年少得志的李白开始游历各地,顺便也开始了他的求仕之路。
公元727年,李白在湖北经过好友孟浩然的牵线,娶了前宰相的孙女许氏。名义上是娶,其实是“倒插门”。许家贵为权贵之家,肯定也有助于李白入仕为官,在此期间李白多次自荐无果,一直到公元738年的时候,许氏病逝,李白不得不离开了许家,另谋他路。
隐终南山、见孔巢父均无果
此时的李白人生已经过半,李白先到了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与终南山上的隐士饮酒作诗。因为当时唐朝道教盛行,科举不成,举荐无门的人这时候想要做官,只能隐居于山林之中,扮成道士的模样,等待有朝一日天子的召见。
终南山距离长安不过数百里,是隐居求取功名的好地方,这里也成为了另一条通往官场的捷径,所以在这隐居了大批的名士。朝廷自然也是知道这件事,会在这些名士中择优选择一部分赐官。然而在李白隐居在这里的日子,并没有“隐”出什么好的结果来,无奈只能离开。
离开终南山之后的李白,去往山东寻找孔子的三十七世孙孔巢父,毕竟孔子还有孔子的家族对封建王朝的意义都是重大的。原本李白以为和这样一位有家族深厚文化基础的人呆在一块,很快就能受到朝廷的重用,可惜的是孔巢父沉溺于山林之乐,久等无果的李白很快就无法忍耐,告别孔巢父再次寻觅他人。
终入仕途,梦想破灭
据《新唐书》记载:“州举有道,不应……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
离开孔巢父之后,李白又有了新的目标,去往浙江拜访道士吴筠,唐玄宗崇尚道教,而吴筠又是当时全国有名的道士,李白这次又把入仕的希望放在了吴筠身上。当然,吴筠也没有让他失望,不久之后,吴筠奉旨入京,同时带上了李白。到了长安之后,吴筠将李白引荐给了贺知章。贺知章当时是三品大员,东宫太子的属官,官位不小,两人见面后,开始品诗谈文,李白的才情无与伦比,贺知章也被李白的才气所震惊,将他引荐给了唐玄宗。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千难万难的李白终于开启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前半生结交名士,四处寻人,目的都是为了这最后一步“面君封官”,入仕为官也是李白最大的政治理想。
觉得苦尽甘来的李白来到唐玄宗的身边后,很快便发现了自己不过只是皇帝的御用文人,离着他心中所梦想的政坛依旧遥远。但好在开始之时,玄宗对李白尤为赏识,干几年也能出人头地。可惜坏就坏在这里,玄宗对他的赏识,遭到了别人的嫉妒,李白本身的文学才华数一数二,可惜政治才能却不是很高,很快便在尔虞我诈的官场斗争中败下阵来。
看到这不禁想问,为什么李白这么执着于做官呢?按照常理来说做官无非就是为了经济利益,但是李白的家境不错,钱不是那么缺,要不然也不能支持着他天南地北的求仕之路,或许是为了心中那“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也或许是人们所猜测的李白是李建成的后人,原宗室之后的身份让他渴望在政坛中有所作为。
毋庸置疑的是,李白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入仕做官也是他的梦想,但官场的尔虞我诈让他无法适应,最终这个入仕的梦想也被击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