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大军伐蜀,邓艾自阴平偷袭成功,蜀后主刘禅投降。投降后的刘禅下了一道命令,让大将军姜维投降。姜维投降并不是将士们的心愿所在,于是史书说他投降时“将士咸怒,拔刀斫石”。身为大将军,姜维不可能直接带领所有的士兵,他手下还有高、中、低三个等级的将领,因此,他的投降至少是得到了高级将领的拥护并执行。那么,和姜维一道投降的高级将领都有谁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公元263年夏天,魏国三路大军伐蜀。蜀汉国听说后,派遣右车骑将军廖化率领军队前往沓中,支援姜维。又派出左车骑将军张翼和辅国大将军董厥前往阳安关口,做各个营地的预备力量。张翼、董厥到达阴平,听说诸葛绪准备进军建威,留下来住了一个多月,等待他的到来。由于守卫阳安关口的将军蒋舒投降,汉中失守。姜维听说后,率领军队返回,遭到魏国天水太守王欣的攻击,姜维交战失利。姜维听说诸葛绪已经截断了他的退路,就打算走孔函谷从诸葛绪的背后攻击,诸葛绪得知后,后撤三十里。姜维知道诸葛绪后撤,赶紧返回,从桥头回到阴平。姜维集合队伍,想赶到关城,得知关城已经失守,于是退到白水,和前来支援的廖化、张翼、董厥汇合。大军汇合后退守剑阁。魏国方面,由于诸葛绪没有追上退守的姜维,在进军方向上又和邓艾产生了分歧,于是率领军队向白水进军,不久和钟会相会。钟会想独揽军权,秘密奏报诸葛绪畏缩不前,魏国将诸葛绪逮捕,押解回国,军队归于钟会手中。邓艾从阴平小道偷袭,出其不意地来到江油,蜀汉国江油守将马邈投降,在打败前来的诸葛瞻之后,军队长驱直入来到绵竹。诸葛瞻再次失败被杀后,魏国军队来到雒城,刘禅投降后并下令姜维投降。
姜维听说诸葛瞻战败,不知道皇帝刘禅是个什么情况,就率领军队向东进入巴中,到达郪县时接到了刘禅要他们投降的命令。姜维下令部队投降,并和廖化、张翼、董厥一道前去钟会处投降。
姜维投降,和他一道投降的大将级别的人物共有三人,分别是右车骑将军廖化、左车骑将军张翼和辅国大将军董厥。
廖化,关羽镇守荆州时为主簿,荆州失落成为吴国俘虏,逃归后遇到刘备,被任命为宜都太守。诸葛亮时期为丞相参军,后来成为都督广武,再后来成为右车骑将军,享受到假节待遇。咸熙元年(264年)蜀国灭亡后内迁洛阳,道上病死。
张翼,刘备担任益州牧时为书佐,曾经为蜀郡太守,建兴九年为庲降都督、绥南中郎将。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张翼为前军都督,代理扶风太守。诸葛亮去世后,被任命为前领军,延熙元年被调入京都任尚书,不久成为建威都督,享受假节待遇,再升迁为征西大将军。张翼的主要事迹有两项。其一,在任庲降都督期间,朝廷认为他讨伐蛮夷叛乱不力,准备将他调回,手下不少人认为他会被治罪。张翼不管这些,继续做好调集粮草的准备,直到继任者来到。因为准备工作好,继任者马忠到任后很快将叛乱平息,诸葛亮也认为他做得好。其二,姜维出狄道,打败魏国雍州刺史王经,时任镇南大将军的张翼认为应该见好即收,姜维不听,终于败退。景耀二年,张翼升任为左车骑将军。剑阁投降后,张翼和姜维一道跟随钟会回到成都,于264年正月在成都因为钟会叛乱被乱兵所杀。
董厥在诸葛亮时为丞相府令史,后担任主簿。诸葛亮去世后,升任为尚书仆射,尚书令,景耀四年升任为辅国大将军平尚书事,和姜维一道投降,后来到了洛阳。
看这么多大将一道投降,蜀国灭亡也真是让人无语了。士兵们听说皇帝要他们投降尚且拔刀斫石,这些大将们怎么就这么窝囊!要知道,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是有兵的人。这说明什么?说明投降已经成为整个上层的主调,即便是有一个诸葛瞻,他既不懂兵,又在“孤军作战”,不死又怎么能够挽救危局!诚然,古人有忠君爱国的思想,但那是在一般的情况下,既然皇帝投降了,他就已经成为平民或者是敌国臣子,你还忠于谁去?皇帝没有了,国家还在,单凡有点儿血性的军人,应该是心里装着这个国家,而不是为投降找一个理由。再说了,这个国家是刘备建立的,真要是为了国家,为什么不在刘备的子孙中再找一个君主?在此之前,西汉之后有东汉,在此之后,北宋之后有南宋,怎么到了这儿就什么也没有了?刘备本来称的是汉中王,为什么当皇帝后却成了汉国了呢?人家就是因为汉皇帝不在了,我来承继汉室。不管这理由是不是牵强,但逻辑上还是通的。姜维可就不一样了,两次投降,三次反叛,却非要给自己找一个理由不可。
还有一点,蜀汉国真的没有人了,派出去的三员大将,两个年龄大,一个根本就没有军事经历,这仗还怎么打?有明确记载,廖化此时年过七十。需要说明的是张翼。张翼在刘备任益州牧时为书佐,时间是在公元214年,也就是建安十九年,到263年蜀亡,前后五十年,如果当时初出仕超过二十岁,张翼这时候也是七十多岁了。再加上此前的车骑将军邓芝、镇军大将军宗预,这些大将也都超过了七十岁。一个国家的军队尤其是带兵将领全都掌握在七十多岁的人里,想想都觉得不太正常。要知道,那可是人均寿命很低的时代,用邓芝的话说是“六十不服戎”的年月。这只能说明,蜀汉国根本就没有真正的中生代带兵将领。
那么,单纯从军事上来说,蜀国真的就不能坚持吗?答案是未必。延熙七年(244年),魏国大将军曹爽率领十余万大军进攻蜀国,整个汉中的守军不足三万,王平等将领硬是将魏军挡在了山口之外。此次钟会能够迅速占领汉中,在于姜维撤围不防,这是蜀国灭亡的最初原因。姜维防守剑阁,钟会粮草供给困难,曾一度想撤兵回国,是邓艾阴平偷袭得手,打破了蜀汉国整个的防守部署,钟会这才坚持了下来。这是蜀汉国灭亡的又一个原因。姜维作为大将军,既想不到邓艾会走这样一条路,又不注意邓艾部的动向,能说他是一个合格的大将军吗?邓艾来到成都附近的雒城,整个蜀汉国朝廷,只研究两个问题,逃跑还是投降,最后决定投降,这是亡国的根本原因。假如有人提出坚守问题,且不说姜维率兵回援,就是传檄各地率兵勤王,蜀汉国也未必不能坚持。单单从军事上来说,蜀汉国的军队上层,也是雍闿说张裔那样,它就像是一个干葫芦,外面看起来虽然光泽鲜亮,内里已经是空虚和粗糙不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