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免死金牌、黄马褂和尚方宝剑都是何作用?

在电视剧里我们常常会看到皇帝会颁给那些有功劳的大臣们一些特权,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尚方宝剑、免死金牌、黄马褂。这三样东西都是古代人们梦寐以求的,因为它们是凌驾于法律和地位之上的,可以被赋予特权的。电视剧《包青天》中包拯就有一把尚方宝剑,上斩昏君,下斩奸臣,但其实因为尚方宝剑的特权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数量是十分少的,而且“尚方宝剑在明朝之前都是人们思想象征的产物”,到了明朝中后期,才出现真正的尚方宝剑,所以电视剧中包拯有一把尚方宝剑是虚构的。免死金牌、黄马褂和尚方宝剑一样,在古代的作用都是有一定的特权。那么它们究竟哪一个更厉害呢?

尚方宝剑

史书中有不少尚方宝剑的记载,《后汉书·彭宠传》:朱浮对光武曰:“前吴汉发兵时,大王遗宠以礼必剑。”《晋书》载:张轨镇凉州,南阳王摸遗轨以帝所赐剑,谓轨曰:“陇以西征伐,悉心相委,如此剑矣。”尚方宝剑是由尚方打造的,尚方是掌管供应制造 皇所用刀、剑等器物的一个部门、是于秦朝所始设的。到汉代尚方就已经享有盛名了。古代对礼法非常重视,所以尚方所制出的剑只有皇室才能使用,尚方宝剑即皇帝御用的宝剑,故这种宝剑从产生之初就被赋予了皇权和特权。

尚方剑本为斩马剑,非常锋利,可以断马,汉代又称“尚方斩马剑”。明代称尚方剑,即皇帝御用的宝剑。持有尚方宝剑的大臣,具有先斩后奏等代表皇权的权力。在戏剧、小说中以及民间一般俗称其为“尚方宝剑”,在看旧戏时,忠奸剧斗,忠臣常常落在下风,皇帝也昏庸无比,信任奸臣,往往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尚方宝剑出现,上打君不正,下打臣不忠,昏君气沮,奸臣授首,让百姓拍手叫好,因此尚方宝剑就成为了一种可以在封建专制社会中,可以代表正义的寄托与期待。

汉代有一个关于尚方宝剑的故事:有个叫张禹的人,曾经是汉帝的老师。他这个人占有着大量的土地和财物,私生活极其淫奢,却偏偏取得了皇帝的信任,当上了丞相。敢于直谏的朱云看不惯张禹的作风,请皇帝赐给尚方宝剑以斩佞臣张禹。皇帝对张禹十分信任,所以对朱云大怒,说朱云居下谤上,遂定以死罪。幸亏左将军辛庆忌出来缓解局面,皇帝才给朱云留了一条命。此后“尚方剑”成了巨大权威的象征。

免死金牌

免死金牌是民间叙事的说法,本称为丹书铁券”,是指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又称“丹书铁契”。“丹书铁券”的制度最早始于汉高祖刘邦。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为巩固其统治,奖赏功臣,颁给功臣丹书铁券,作为褒奖。当时的铁券还无免罪和免死等许诺,仅作为一种封侯的凭证。

北魏时期,孝文帝经常为近臣颁授铁券,甚至出现了大臣向皇上讨求铁券,用来护身的现象。南北朝时期,丹书铁券才开始了免死的功能,早期的免死金牌最多能用三次,从北魏至唐代,免死次数不断增加,唐代后期,受赐铁券者的子孙甚至可以免死1至3次。宋代时,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在周柴家手中抢得皇位,为了安抚民心,赐予柴家后人丹书铁劵,即使柴家后人犯罪也不加死刑。明代时,明太祖朱元璋从法律上规范了“丹书铁契”的颁发对象,仅限于立有军功,被封为公、侯、伯的勋臣。所有的铁券都是一式两件,一件授予获赐者,另一件藏于内府。只有两个铁券合在一起才能辨别真伪。而且到明中后期时,子孙已经不能用铁券免死了,这时免死金牌的特权就被削弱了。

黄马褂

黄马褂是清代的一种官服,在清朝时“内大臣”和“侍卫”作为皇帝的保卫者,都是要穿“行褂”的,行褂是用明黄色的丝绸做的,故称“黄马褂”,清代典制里有时也称“黄褶”。明黄也就是淡黄,在清代是最尊贵的颜色,除了皇帝,也只有为皇帝服务的人才特许服饰明黄色。因此一般说来,这种马褂是天子近侍的服装。

我们现在所说的能代表特权的黄马褂并不是上文提到的近侍的职业装,而是赏穿黄马褂。赏穿黄马褂也分为两种,一种是陪皇上猎校射所奖得的黄马褂,只允许在猎场上穿,除了表示嘉奖外没有什么功能。另一种就是真正的黄马褂了,一般是皇上为奖赏有功的高级武将,有时也赐给统兵的文官。凡是得到的这种御赐黄马褂,任何认为庄重的时刻都可以穿。这种黄马褂会使受赏之人倍感荣耀,也代表了皇上对这个人的重视,因此这种黄马褂一出台,就是无上的光荣、圣洁之物。所以身穿黄马褂的人本身就待遇与别人不同,但是黄马褂本身带给他的特权并不多。

免死金牌、黄马褂、尚方宝剑,这三样中,黄马褂的作用最小,只是会让人对持有者产生尊敬和退让,尚方宝剑代表着巨大的权威,可以上除昏君,下斩奸臣,而免死金牌在一段历史时期内可以免于死刑。这样看来,免死金牌才会是人们最想得到的赏赐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