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说起齐国国相邹忌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邹忌,一个毁誉参半的人,有人说他是贤相,有的人却又觉得他是奸臣、弄臣。而他也确实兼具着这两面
贤的那一面,便是他作为臣子,对于齐国的社稷有大功,对于君王,更是敢于劝谏。当然邹忌实行的是讽谏,对的,就是上学时背诵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谏
这其实与邹忌的性格是分不开的,邹忌本身就是一个委婉的懂得明哲保身的人,劝谏君王,常常也是以一个故事再引出道理,既达到效果,还不会让君王心生反感
登基之初的齐威王,长达九年的时间里,日日沉迷享乐,对外战争也是屡战屡败,魏国这样的崛起大国就不说了,就连鲁国这样的小国都能欺负齐国
身为大臣的邹忌,自然也不想齐国就此没落下去,但是比起大家直言不讳的进谏,邹忌的方式就委婉多了
他借要给齐威王弹琴演奏,引起齐威王的兴趣,然后却只是谈论乐理,并不弹奏,齐威王哪喜欢听这些,直让他快演奏
这是邹忌才正色到:“大王见我不演奏只说道理,就觉得不耐烦了,但是大王拿着齐国这张大琴,多年来也没有弹奏一下,大家也很不耐烦了”
就这一番话,齐威王突然振作起来,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锐意进取,田氏齐国的强大就是从这时候开始
不过强大并不是依靠君主锐意进取就可以的,这只能说是一个前提,一个让臣子发挥才干的前提。齐国的崛起,少不了三位大臣
这其一,自然就是邹忌,他因讽谏而闻名,殊不知,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变法家,齐国的变法就是他主持的
不过比起差不多同一时间的商鞅变法,邹忌主持的齐国变法可就温和多了。齐国变法的内容,大致分为三点
第一点,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号召老百姓主动向国君提意见;第二点,任用贤能,赏罚分明,并且通过各个渠道招揽人才
第三点,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个政策,完善稷下学宫的建设,使之成为齐国招揽人才的主要地方。邹忌还设立了三条原则,即“不任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无官守,无言责”
并且邹忌担任相国期间,还在齐国兴修水利,使国力经济不断提高,寓兵于农,对服兵役的家庭补贴奖励。齐国丰厚的经济能力也在不断地转化为军事能力
崛起的齐国,最大的敌人就是魏国,然魏国此时,有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庞涓,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打败的
然而因为庞涓的陷害,齐国也得到了一位军事天才,孙膑,虽然不能行动,但是其军事才能却是不容置疑
田忌和孙膑两人,一个为统帅,一个为军师,一起训练军队,提升齐国的战斗力。最终在公元前354年,魏国向赵国出手的时候,赵国求助之下,齐国行动了
孙膑提出围魏救赵,在桂陵以逸待劳,击败了齐军。十几年后,田忌、孙膑带领的齐军,又于马陵道设伏,再次击败魏军
就是这两场战争的胜利,魏国的精锐部队尽数被废,齐国强国的地位,也就顺理成章
然而这两个对齐国有功的人,最终却未能在齐国的庙堂上呆下去,邹忌本就与田忌交恶,又忌惮两人的大功,设计陷害田忌谋反
田忌迫不得已逃到楚国,而孙膑早就料到邹忌不怀好意,在之前就已经选择了归隐。就这样,齐国失去了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一位算无遗策的军事家
也正是因为这样,邹忌的许多功劳都因为这两件事,而不值一提。但是比起商鞅的惨烈下场来,邹忌在齐国却得善终,齐威王死后,他还是封侯拜相
这其实还是与他的性格有关,邹忌为人其实是阴柔圆滑、狡诈伪善的,在表面上给国君是留足了面子,这样听话又有能力的臣子,哪个君王会不喜欢了
加之其变法最大的特点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基本也没有触及各阶层的利益,是以也不需要像商鞅那样殉法
但也正是因为邹忌变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行政制度建设和司法建设上,比之商鞅变法都相差甚远
这就决定了,齐国的变法是依赖于国君的个人素质,而不是法治制度的制约,齐国也因此失去了逐鹿中原一统天下的可能